2017年2月1日

2017年02月:斜坡上的藝術家 伊誕.巴瓦瓦隆藉藝術傳福音(人物專訪)

來自臺灣屏東達瓦蘭部落的伊誕.巴瓦瓦隆,現隱身於屏東禮納里的斜坡上。原民文化、童年記憶、信仰等都是創作的思想背景。2009年的八八風災後,是另一個影響他創作風格的重要的時期,他將創傷轉化創作養分,紀錄整個部落遷徙過程心路歷程。對他而言,每創作一幅畫就是在傳講一篇道。

撰文、攝影/陳佳楓
照片/郭悅、伊誕.巴瓦瓦隆




斜坡上的藝術家 創傷轉化為創作動力

還記得2015年8月的《時兆月刊》特色教會專輯曾報導,在台灣屏東禮納里瑪家農場上因八八風災而聚成一家的三個部落,街景媲美南法的普羅旺斯,居民運用部落元素重新打造的家,有的家庭化身為藝術展館、有的為特色咖啡廳、有的變身為接待家庭、有的開起畫廊,每一棟屋子都是藝術創作品,每戶各有特色及故事,也一一述說著從失去家園、重整家園的故事。

在這裡,隱身著一位排灣族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他以木頭、鐵板、佐以紅丹漆、油漆、石板、湯匙打造的建築創作《斜坡上的風很香》,佇立在禮納里的斜坡邊,這棟建築物也是伊誕的駐點工作室,橘紅色的建築外體上有很多小風車,風車是以鋼鐵的湯匙所創作,湯匙上刻有2009年以後過世的族人或家人們的名字,伊誕說:「當風吹動時風車就會轉動,就會感覺到他們還存在生活裡,他們的微笑、友善都在記憶裡,帶給我們力量。」

伊誕.巴瓦瓦隆的「伊誕」是繼承外公之名,有勇者之意,也是古老的排灣名;而「巴瓦瓦隆」是家名,是父親繼承的家,也是他初生降臨到大地的家。出生於台灣屏東達瓦蘭部落,他成長在部落的藝術家族,創作範疇很多元,舉凡詩、小品文、紀錄性文章、繪畫、版畫、雕刻、廣告設計、裝置藝術、攝影及影像紀錄等,作品以細膩詩意、古樸神秘、賦想像力。畢業於台南神學院神學研究所,曾獲原住民「Pulima藝術獎」及全國原住民木雕獎社會組獎項的他,目前也是長榮大學駐校藝術家。他拍攝過10多部記錄片,出版過10多本書籍,舉辦過10多場個人展覽及將近30場聯展……。

伊誕是第三代基督徒,約在70年前福音進入山區時,祖父母及父母親同時間認識福音,當時他們還年幼,父母常帶他們到教會參加主日學,山上部落還沒有電,他們總是摸黑走山路去搖鈴請大家到教會,點著蠟燭聽老師講聖經故事。他回憶當時,約莫是小學時期,常被父母帶到田裡工作、採野菜及百合花,以及父親常在傍晚帶他們到河流捕魚,他們靠著大地給的野菜、魚穫的生活,豐富他們每一餐並堆砌著生命養分,他邊描述邊指著圖畫中的紅色符號,說那代表爸爸的魚簍,而綠色的圈圈是土地家族,黑色是河流……這些記憶裡的情景強烈地烙印在他的心靈,一直到現在,都是他在創作世界裡豐富、神秘又美麗的思想背景。

基督世界裡的珍貴 看見微弱的救恩署光

不同於以往認識的原住民給我慢熟的感覺,大概是因為他曾在台南讀書和工作及現在的經紀人郭悅小姐也是台南人的原因,伊誕原住民外表下,有著些許的台南氣質,幽默、風趣又豪邁,偶爾還會開玩笑的學台南腔講一些道地的台語。早期他曾在教會公報社服事,因為工作量很大,且需具寫作、編排、插圖等多項才能,所以練就一身好功夫。在公報社服事約八年的時間後,他進入世界展望會當社工,當時接觸了兒童關懷及社區營造,看見有許多人默默的資助弱勢兒童,尤其是原鄉的孩子。他認為基督的世界之所以珍貴,就是在社會情節裡,看到微弱的救恩署光,在貧窮人或者被迫害的群眾身上。

在展望會工作時,讓他看見許多當時的社會情境,曾經參加幼兒洗禮的他,在那時期參加了成人洗禮,也是在那時期他強烈的想要更進一步認識上帝,於是決定就讀神學院,他說:「我覺得全世界有那麼多種族、七千多種語言、那麼多民族,能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區域中,透過上帝的救恩,讓來自不同文化的人種,都可因救恩重獲新生,我覺得很奇妙,於是我想再進一步認識祂。」

希望透過《聖經》的探索及謐靜的靈修生活去經驗上帝,這是他去讀神學院的其中目的。另一個原因是,當時許多社會運動正在興起,原住民議題一直浮現,像是雛妓救援運動、土地、姓氏正名運動都發生在那幾年,他看到很多牧師、老師及神學生,為了不公義上街頭向政府提出訴求,然而他想,社會有很多不公義,只有在上帝的公義中才能獲得解決。所以,他有責任關心原住民的價值、土地和生命,且希望透過上帝的公義去參與並表達人權議題,所以決定讀神學院。

在伊誕的生命過程中,雖然面臨很多人生的矛盾和多重抉擇,但信仰總是他心靈深處的導航者,他接受神學教育,思考「道」進入台灣與原住民間的問題,也因而讓他生命態度上有了重大改變,進而參與原住民自覺運動,期間也曾推動「原住民大專學生文學運動」,致力為原住民青年找到自覺和甦醒的力量。除此之外,八○年代的台灣野百合學運及原住民運動,也是影響伊誕創作風格的重要時期,在當代原運期間,經常在刊物、海報和T恤上可見到百合花的圖樣,但是很少人知道那些圖案的原創作者,其實就是來自於伊誕之手。


風災後的重建 透過視覺藝術傳達原民文化 

另一個影響伊誕創作風格的重要的時期,是在2009年過後。我回顧伊誕的創作歷程,發現這些年他的展覽很多,於是問起他。他說,在2009年八八風災過後,他的想法特別多,也具爆發力,內心世界一直自我要求要創作,所以就請假當起全職的創作者,想給予自己心靈重建的機會。當時因為風災,他們從達瓦蘭部落遷徙到30公里外的禮納里,原民處規畫產業發展的空間中有創作者的工坊,他於是進駐承租,並孕育了這棟《斜坡上的風很香》建築創作。

他說:「風災過後這些年我們都在重建,不管是建築、硬體等。但是重建不是只有硬體設備上,更重要的是心靈的自我重建,包括語言、歷史、與土地的連結,以及自然觀、宇宙觀、原住民的生態等,並且我們在思考怎麼守護這些從祖先流傳下來文化,又該如何重現。」所以他透過視覺藝術傳達原民文化人文藝術的內涵,再透過重建工作賦予它新的意義。

在這時期,他發展了「紋砌刻畫」的創作形式,「紋砌刻畫」起自於排灣族語中Vecik。舉凡紋路、圖案、文字、女生刺繡、男生雕刻都稱為Vecik,所以取名為紋砌刻畫。他透過紋路的形成,紋路建構的圖案,用雕刻刀去疊砌紋路和線條,最後上顏色。他認為藝術家扮演的應該是一個洞察角色,需透過新的藝術創造新的觀點及邏輯讓大家認識,於是,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將成為創造新觀點的啟發。

原民的生命力 流露堅毅樸實的文化價值

這些年,他讓視覺藝術與生態神學及失落的山林古老智慧去對話,透過這些啟示去與生態、大地建立和睦、尊重、接納與呵護的另一種新關係。另一方面,他也在紀念,並將創傷轉化創作養分,紀錄整個部落遷徙過程的心靈故事。因為不論是族人對新環境的生活適應,或對原鄉大地的依戀及記憶,都流露出堅毅樸實的原住民價值。

在他們離開山上的部落,住到平地的「永久屋」後,同樣是吹南風,他卻感覺山上的風很香,山下的風則有汽油的味道,於是對於山的留戀追念,最後都回到雕刻刀,以無止境的刻畫,一刀又一刀,仿佛只有這樣,深遠的思戀才有一些著落。他的紋砌刻畫優雅浪漫也自由揮灑,適時的導入當代視覺語言,也使作品表達出當代的況味。他說,新鮮空氣是永遠也買不到的無價之物,自然也是,生態亦然。人與人,人與土地相互影響著,就如他畫中的一圈圈的圓形組成的土地,相連的圓圈代表彼此的互動都息息相關,人與人、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也是,而一個圓受創必定影響另一個圓,於是他用藝術連起此方的住所與彼方的家,也連結起人與人與土地間的關係。

透過藝術創作 感受上帝存在的這件事

問起神學研究所畢業的他,未來是否會走上傳道之路,他說:「我們永遠不知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對我而言,信仰和傳福音不是用講的,是用生命去經驗的,就像聖靈到你生命時,你會經驗到。對我言牧會是廣義的,每個認識上帝的人都是宣傳者,包括見證及生命態度。妳問我會不會從事傳道工作,其實我此時此刻就在傳道,我的在創作的同時就是在傳道。就像有次有位基督徒的司機,他跟我分享開車時都會播放聖歌,那也是在傳道,這讓我很感動。上帝需要我們精神專注的服務,我很高興能認識祂、跟隨祂,我想要每天都見證祂,但那不是給自己或別人壓力,而是要創造靈的互動經驗的空間,這是我的信仰觀。」

「信仰的生命背後也是我創作的動力,即使不是很明顯的符碼,但是現在創作的某些和諧性和線條,其實就是我在探索那位和諧的上帝。我在看自己的作品,看到流動的風,它線條的延展性,不只是在畫框內,可能在我視覺之外更遠更寬廣的地方,那種和諧就是我在感受上帝存在的這件事」他說。

也是他想要傳達的視覺藝術背後的宗教意涵,對他而言,每創作一幅畫就是在講一篇道、在傳達一則訊息。他說,認識上帝的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上帝給我們不同的恩賜,利用不同的角色來宣講上帝。現階段的他則是用藝術創作在宣講上帝的精神,探索他心中的那位上帝,讓看他作品的人也能透過這個脈絡,去感受這位和諧的上帝。



【獲獎記錄】
2014 第二屆原住民「Pulima藝術獎」,優選。紋砌刻畫/如果有一天,大地的風不再吹。
2013 第13屆全國原住民木雕獎社會組,優選,紋砌刻畫:陪伴成長的風。
2012 第一屆原住民「Pulima藝術獎」,優選,紋砌刻畫/用力呼吸。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教牧諮商 牧師也會有職業倦怠嗎?
一般人工作久了難免倦勤,傳道人長期牧會、面對壓力同樣會陷入低潮及疲累!有時候傳道人向教友吐苦水,難保不會被評批沒信心,這時該怎麼辦呢?如果牧師真的做不下去了,可否考慮轉職?是否違背上帝呼召的使命呢?

◎細數上帝的恩典 基督國度活泉教會
從中醫師變身牧師,丁濘恩說,一生順遂的自己,到了40幾歲時,突然感到生命的缺乏,在基督國度使命團創辦人劉竹村牧師的引領下,成為台南市新營區活泉教會的牧師。這個帶著上帝祝福的教會,成為社區的幫助,在這裡他們帶著喜樂敬拜,學習彼此相愛。

◎《何者》:網路時代的虛幻關係
在《何者》中,公開炫耀的人出於自卑,冷靜旁觀的人心中妒忌,自高批評朋友的人其實懦弱;藉由社交媒體,或許暫時能抒發情緒與同溫層慰藉,卻永遠填補不了內心最深處的空虛。願我們都將眼目定睛在了解我們一生意義的上帝身上,脫離癮頭的誘惑與綑綁,認識真正的自己,也找到真正的自由。

章節目錄

06/健康的信徒──教牧諮商:牧師也會有職業倦怠嗎?
12/時兆會客室──斜坡上的藝術家 伊誕.巴瓦瓦隆藉藝術傳福音
18/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20/新聞大耳朵──言行一致的真基督徒
22/新聞大耳朵──Pepper智慧機器人進駐台灣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心靈禮讚──有一天終將明白
28/從創世記看卓越特質──當我們在神的裡面
34/特色教會──細數上帝的恩典 基督國度活泉教會
40/穹光影像──《何者》:網路時代的虛幻關係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健康醫療──以基督信仰立基 看生命倫理與自主醫療
50/大家說英──去超市購物吧!
56/樂活人生──畫家帶路 尋回基隆文化底蘊
62/樂活人生──Young MAKER 創意力×思考力×設計力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2017年02月:細數上帝的恩典 基督國度活泉教會(特色教會)

撰稿、攝影/陳佳楓
照片提供/李瑞五、李文瑛、黃靜宜、陳春閔、王美芳

從中醫師變身牧師,丁濘恩說,一生順遂的自己,到了40幾歲時,突然覺得生命的缺乏。在基督國度使命團創辦人劉竹村牧師的引領下,他成了台南市新營區活泉教會的牧師。採訪丁牧師的計畫延宕了2年,卻有幸能參與活泉教會的7週年暨獻堂禮拜,並記錄下部分教友的見證,在2016年聖誕節這天,我再次看見了《時兆月刊》特色教會專欄的精神。





中醫師變身牧師  透過話語帶來祝福

位於台南市新營區火車站附近的祐聖中醫診所,約17年前我就常去就診,我常笑說:「這是我從小看到大的診所。」雖然鮮少有機會與丁濘恩醫師聊天,但每次看診他總是帶著親切笑容,溫和的態度給人一種很安定的力量。不知道是以前沒留意到,某天我突然發現診所的櫃檯放了許多基督教刊物,於是好奇的詢問門診小姐,原來丁醫師是虔誠基督徒,好奇的我上網找了資料,發現網路上有一些丁醫師證道的影片。

在某次證道影片中丁醫師說:「話語是有力量的,話語可以帶來祝福。」深深為這段話所感動,在網路資料得知,他不僅是中醫師,也是基督國度使命團活泉教會的牧師,對於他從中醫師到牧師的生命轉折感到好奇,而丁醫師卻謙虛的說,自己的生命沒有太多起伏,但可以介紹許多有見證的教友來榮耀神。因著丁牧師的關係,我有機會採訪活泉教會4位教友,寫下他們的故事,並參與了2016年聖誕節當天活泉教會的7週年暨獻堂感恩禮拜。

活泉教會7週年  如活水泉源帶出屬天的活力

丁牧師出生於嘉義縣義竹鄉,祖父是農夫,有一年祖父養的牛因為生病而無法進食,正好村子有傳道進駐,有牧師為祖父的牛禱告後,生病的牛開始好轉進食,於是丁牧師的祖父親身經歷了上帝的大能,開始親近神,之後丁牧師家三代信奉上帝。早期丁牧師在嘉義義竹鄉的東後寮教會聚會,認識了劉竹村牧師,他後來到美國定居,創立了基督國度使命團,每次回台灣都會拜訪丁牧師。丁牧師說,他的一生算是順利,卻到了40多歲時,突然感到生命中莫名的空虛感。有一次,劉竹村牧師告訴丁牧師,上帝對他的生命有其他的安排,於是2009年2月基督國度福音中心在新營成立,同年12月基督國度活泉教會誕生。2011年5月教會第一次遷堂,2014年11月丁濘恩從傳道按立為牧師,2015年12月第二次遷堂至現址。

7週年暨獻堂禮拜這一天,看了回顧影片,從福音中心到活泉教會7週年的點點滴滴,丁牧師感慨說:「7年來我也不知道怎麼過來的,原來不知不覺我們一起走過了那麼多地方,照片真的會說故事!」活泉教會的命名來自《聖經》的經文,這天,丁牧師的禱詞說著,奉耶穌之名宣告這裡要流出活水交會的教會,到水流交會的教會,像活水的泉源,帶出屬天的活力,有生命的泉源在這裡不斷的湧流出去……,這呼應了活泉教會的異象。

其中有位牧師的賀詞說:「這是耶和華所訂的日子,我們在其中高興歡喜;這是耶和華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稀奇,7年的時間正好是上帝的完滿數字,充滿了活力又有天泉的澆灌、滋潤整個大新營。」「7」這個數字,對我而言一直是個別具意義的數字,我因為拜訪丁牧師的計畫延宕近2年,而有幸參與了7週年這個有意義的禮拜,一起回顧這7年不算長的日子,卻能將教會牧養至現今的規模,並且買下大樓在7週年這1個月完成獻堂儀式,成為一間有電梯的教會。並且從丁牧師介紹我採訪的四位教友的身上不難看到他的用心。

彩虹媽媽劇團  分享美好正向的生命理念

新營活泉教會目前除了主日禮拜、兒童主日學、禱告會及約書亞小組(青少年團契)等常態聚會外,明年預計開辦健康養生課程,教導民眾獲得正確的飲食觀念,並如何健康的減肥。除此之外,教會中有個彩虹媽媽劇團,別具特色。

為了分享美好正向的生命理念,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在各地進行「彩虹媽媽說故事」的工作,進入小學校園中,透過與孩子說故事、進行互動,並且分享美好正向的生命信念,新營活泉教會也參與其中。活泉教會的彩虹媽媽劇團校長王美芳,當年在丁牧師的鼓勵下參加師訓,而開始了這個事工,分別以人與己、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生命等四個向度做為主軸,用四個學期讓孩子更了解自己。劇團成員大都是志工、教會姊妹、或學生的媽媽們,她們每年12月於新營區附近的學校演出聖誕劇,從第一年演出10場,至今將近20場,約有7千多人觀影。

上帝是真神  全家歸入主名

王美芳校長回憶這些年在教會的服事,她說:「我一點也沒感覺自己在做事,這大概就是所謂上帝在做工吧!」因著媽媽把信仰帶進家裡,影響全家人受洗歸入主名,而且上帝是她的好朋友,她每天和上帝一起工作,對她而言天天都是恩典,而她所擁有的信心,都是上帝一點一滴慢慢建造而來。

美芳接觸基督教這信仰後發現,上帝是真神,生命中有很多的經歷,都是因為信靠了上帝,讓她心中有平安、沒有恐懼,也相信上帝在天上會為她預備一個家,她說:「基督徒不害怕死亡,因為有一個盼望在。」她希望最親愛的奶奶能有這個盼望的夢想,後來也成真。美芳回憶在奶奶過世時,她心中一直掛念著,說:「天父真的很愛我,有次我做了一個夢,奶奶站在我的房門口,穿著白色的衣服,向我揮手、微笑說再見。」在那之後,她偶爾回首家人在信主之路上,雖然曾有磨合的過程,但她仍很感謝媽媽,把這麼美好的福音及信仰帶進家裡,讓不認識上帝的全家,最後都受洗歸入主名,生活在神的恩典裡。


漸進式的醫治 因信心得著上帝的祝福

教會有位弟兄明璋,來自一個虔誠的道教家庭,家有神壇,父親篤信風水、命理,傳統教育觀的父母總是把一切都安排好,退伍後在家裡工作的他不愁吃穿,但也因此對未來沒有盼望。曾經吸毒、嚼檳榔、酗酒、沉迷電玩、依賴精神科藥物、用現金卡借錢玩樂……,明璋失控的人生,讓他與妻子靜宜的婚姻幾近破碎,直到倆人歸入主名後,在上帝漸進式的醫治中明璋漸漸痊癒,家庭也恢復和樂。感受神醫治奇妙又美好的他們,信主後有共同的價值觀,懂得以基督的愛去愛,也希望更多親友能夠和他們一樣嘗到主的恩典。

活出上帝的榮耀  傳揚醫治與信心的福音

    回憶起拜訪丁牧師那天,我遇見一位主動打招呼的李文瑛姊妹,心想真是一個樂觀開朗的人,卻從丁牧師口中得知,前兩年到活泉教會時已形同槁木。據說,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一心想飛的文瑛,因為母親生病而留在家裡,一待就是30多年,經歷了母親生病、弟弟憂鬱、小妹自縊、父親癌逝,在母親癌逝之後,她自己也病倒了。直至來到新營活泉教會後,在上帝一次次的更新下,慢慢恢復健康,她的轉變影響了因憂鬱症在家裡17年不曾出門的弟弟佳容,她說:「如果不是上帝,靠自己的力量17年都沒辦法把佳容帶出去。」在上帝的愛裡,他們痛苦的過程都化做生命的能量,在生命中顯露上帝的榮耀。以前總是負面思考的她,因教會姊妹的鼓勵及讚美,讓她對自己愈來愈有信心,她說:「原來話語是帶有權柄的力量,能帶出信心並有正面影響力。」這段話讓我想起丁牧師曾說:「話語是有力量的,話語可以帶來祝福。」


上帝祝福的婚姻  成為整個家族的祝福

教會有位吳弟兄,目前在台南官田經營鮮魚湯及虱目魚加工生意,出身自民間宗教家庭,幾年前姊姊生下一個重度唐氏兒,失聰也無法說話,經常出入醫院,也到處求神問卜,以致姊姊憂鬱而足不出戶。有次在醫院遇到一位基督徒婆婆,對正在燒香拜拜的姊姊說:「妳別再燒香了,那對妳沒幫助,上帝會幫助妳。」過了不久,教會的人主動到家裡關懷,也派了兩個如天使般的信徒引導他們。沒想到姊姊帶著孩子到教會,一堆人搶著抱這個殘缺的孩子,讓姊姊感到很溫暖。

接觸基督教後的姊姊做了一個禱告:「神啊,若你要這孩子活下來,請醫治他。若不,請將他帶走。」過了半年,孩子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去世了,夫妻很難過。當時,基督國度使命團的劉竹村牧師為他們禱告,上帝透過劉牧師告訴他們,會賜給他們兩個孩子,隔年應許果然成真。吳弟兄見證姊姊所經歷的一切,感到很奇妙,因而接觸基督教,而陳姊妹因與吳弟兄相識、結婚,也成了基督徒,但卻因倆人婚姻觸礁,而不再到教會,一直到教會姊妹帶他們到新營活泉教會後,吳弟兄容易爆怒的個性得以修正,陳姊妹也帶著願意的心接受改變,才慢慢解決婚姻中問題。婚姻關係變好,孩子們也跟著快樂起來,許多生命的疑惑紛紛在教會中找到解答。這對夫妻引用丁濘恩牧師說過的話:「上帝創造婚姻不只是傳宗接代,而是有祂的美意與計畫,祂想透過家庭,給每一個人祝福。」丁牧師說,現在的吳弟兄與陳姊妹,不僅婚姻關係逐漸修護中,也成為整個家族的祝福。


上帝祝福的教會  成為社區的恩典與幫助

為了牧養教會的丁濘恩牧師,這些年減少了大量的門診時間用於牧養教會,原本帶給人安定感的他,身上多了一種力量,在7週年暨獻堂禮拜這天,包括丁牧師的母會東後寮教會及新營周邊地區教會的牧者們都聚集於活泉教會一起敬拜、細數上帝的恩典,丁牧師說:「願父神恩愛你的教會,跟眾教會連結,願我們在這個城市,在這塊土地,成為你的恩典與祝福。」這同時也是本特色教會專欄最想呈現的精神:「上帝祝福的教會,她是社區的幫助,在這裡,他們帶著喜樂敬拜,學習彼此相愛。」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教牧諮商 牧師也會有職業倦怠嗎?
一般人工作久了難免倦勤,傳道人長期牧會、面對壓力同樣會陷入低潮及疲累!有時候傳道人向教友吐苦水,難保不會被評批沒信心,這時該怎麼辦呢?如果牧師真的做不下去了,可否考慮轉職?是否違背上帝呼召的使命呢?

◎細數上帝的恩典 基督國度活泉教會
從中醫師變身牧師,丁濘恩說,一生順遂的自己,到了40幾歲時,突然感到生命的缺乏,在基督國度使命團創辦人劉竹村牧師的引領下,成為台南市新營區活泉教會的牧師。這個帶著上帝祝福的教會,成為社區的幫助,在這裡他們帶著喜樂敬拜,學習彼此相愛。

◎《何者》:網路時代的虛幻關係
在《何者》中,公開炫耀的人出於自卑,冷靜旁觀的人心中妒忌,自高批評朋友的人其實懦弱;藉由社交媒體,或許暫時能抒發情緒與同溫層慰藉,卻永遠填補不了內心最深處的空虛。願我們都將眼目定睛在了解我們一生意義的上帝身上,脫離癮頭的誘惑與綑綁,認識真正的自己,也找到真正的自由。


章節目錄

06/健康的信徒──教牧諮商:牧師也會有職業倦怠嗎?
12/時兆會客室──斜坡上的藝術家 伊誕.巴瓦瓦隆藉藝術傳福音
18/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20/新聞大耳朵──言行一致的真基督徒
22/新聞大耳朵──Pepper智慧機器人進駐台灣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心靈禮讚──有一天終將明白
28/從創世記看卓越特質──當我們在神的裡面
34/特色教會──細數上帝的恩典 基督國度活泉教會
40/穹光影像──《何者》:網路時代的虛幻關係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健康醫療──以基督信仰立基 看生命倫理與自主醫療
50/大家說英──去超市購物吧!
56/樂活人生──畫家帶路 尋回基隆文化底蘊
62/樂活人生──Young MAKER 創意力×思考力×設計力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