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日

2017年12月:開啟信仰航程 祝福失智家庭 松山復臨教會 (特色教會)

松山復臨教會於2015年開始發展「平安海樂活中心」社區佈道事工,除了失智症相關課程,也融入新起點健康生活的教導,更納入健康、心靈、運動、烹飪、營養等相關團體活動。平安海課程猶如一個小教會,屬靈的種子漸漸發芽,期望能帶領更多人認識上帝。

採訪/由鈺涵 撰文/陳佳楓 攝影/馮聖學、復臨松山教會





開辦失智課程 平安海成為社區福音

自2015 年8 月松山復臨教會開始辦理「失智症照護者培訓」相關課程的社區服務,繼而成立「平安海樂活中心」。最初提供給想了解失智症之不特定對象參加,至2017 年又增加「樂活班」,主要學員則是以輕度失智症患者為主,課程活潑、且看重人際關係的互動。

提到教會牧養過程與「平安海」成功經驗,柯茂峰牧師很謙虛地說,自己很平凡,也是在摸索及嘗試中維持教會的運作,但「平安海」對自己和柯師母卻是自我突破,由於這樣的緣故,間接對牧養教會產生益處。「平安海」的果效是出乎意料的,所以十分願意分享此課程的成立及經營過程,他說:「平安海至此還不算成功,只是找到了生存之道能夠繼續經營下去,但我們確實在這兩年多有一些體會,可以分享給其他想從事社區佈道事工的教會。」

2014 年底區會鼓勵城市教會推動社區事工,柯牧師於是把握機會,2015 年4 月,復臨教會台灣區會的社區事工部幹事賴立俊牧師,帶松山教會、台中教會、屏東教會的牧師們到韓國觀摩約10 個據點,八成以上是教會從事的社區事工,其他的是一般社區事工機構。回台後柯牧師開始思考松山教會的方向,柯師母禱告尋求神的旨意過程中,她憶起曾到教會協助長者進行失智症檢測的臺安醫院林冠宏醫師,而受到邀請的林醫師也二話不說就答應為「平安海」授課。

一開始每星期二進行一般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課程,為增加與民眾互動,又增加星期三與星期四的課程,也融入新起點健康生活(NEWSTART®) 的教導,健康、心靈、運動、烹飪、營養、團體活動等。在2017 年又增加了樂活班,專門針對失智症患者,由臺安醫院的個案管理師簡均穎負責規劃星期二的樂活班課程。而今年除了區會的經費協助外,增加了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的補助,開始增加共餐項目,也開始有一些新的想法及調整,並增加心靈課程的份量。

學員們常提到的共同問題,就是生病的人總是整天待在家裡,很希望能帶領他們做運動,但患者通常不願意,針對這一點,也參與課程授課的柯牧師說:「他發現患者與健康者不同的是,團體中他們配合度不高,但若私下一對一的帶動,患者就會馬上配合行動。」柯牧師認為,失智症家屬很需要樂活班(即家屬的喘息服務)。身為授課陣容之一,他認為失智症課程的講師,應該也需要再接受相關課程的職能與概念上的進階訓練,才能有效對於失智者授課,幫助他們理解吸收。

滾球運動巧喻 專心仰賴耶和華

這兩年多以來,學員均反應課程多元豐富,柯牧師舉例,像是何岸榮老師的健身防護課程,教導照顧者如何在照顧病患過程中保護自己不受傷。另外也因著平安海看重團體的互動,所以透過地板滾球幫助失智症病友及家屬,柯牧師笑說:「年九月,教會帶領平安海學員參加台灣地板滾球運動聯盟主辦的第三屆阿公阿嬤地板滾球運動會,共有26 對報名參加,我們代表平安海參賽的六個隊伍中,有三隊獲得晉級,最後並取得冠軍。」

柯牧師藉此比喻:「地板滾球有一顆白色母球,二隊各拿不同顏色的球,白色母球就好像〈箴言〉3 章5 至6 節說:『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白球像上帝一樣,而你們所丟的球就像是自己,你們要靠近白球(上帝)。」

後來有位輕度的失智症者跟柯牧師分享:「心最重要,你告訴我們要專心仰賴耶和華,所以我很努力要靠近白球!」地板滾球也幫助了不少人,如有一對李姓夫婦因為喜歡地板滾球活動,夫妻關係也大為改善,失智症的丈夫除了病情穩定,回家也會複習在課程上學習到的福音詩歌及民歌等。有次牧師看到他們兩夫妻牽著手離開很是感動,因這些活動幫助別人改變了他們的生命意義。


屬靈種子發芽 啟動平安海信仰之旅

因著推展平安海的事工,開始引起一些學員對於屬靈方面的興趣,會一起跟著查經。2016 年3 月柯牧師與師母去馬來西亞愛能健康村觀摩,發現當地進行課程或治療前都會先禱告,分享訊息時也會提到上帝的教導。感受愛能健康村濃厚的屬靈氛圍,也讓柯牧師和師母覺得「平安海」是可以直接的在一系列健康課程中呈現上帝的能力、旨意及教導,於是開始慢慢增加屬靈課程,唱詩歌、短講等。

藉此,柯牧師和師母持續思考著,如何才能更有效的讓學員渴慕上帝、想認識耶穌?尤其醫療是基本,但仍需要信仰的輔助,精神上才有豐厚的被支持感,不會孤單。如同慕道友經常來訪教會,他們的主要目的即想追求信仰,通常可以很快邀請他們參加查經班,但是平安海的學員是為了健康而來,所以需要有更多時間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和帶領。

今年初有一對母子參加平安海的福音講座,因為牧師特別鼓勵這位有智能障礙的兒子,引起他對信仰的興趣,於是母子又接著到教會參與相關活動,柯師母也特別買了一些繪本送給他,而柯牧師夫婦一起南下時也特別到這孩子所住的安養中心探望。柯牧師說:「這位媽媽因此與教會的關係更緊密後,現在每週固定到教會參加崇拜聚會,期望兒子有一天可以一起受洗歸主。」

今年3 月台灣失智症協會邀請柯牧師夫婦至台北真理堂辦講座,因此有機會讓北部其他教會的十個基督徒也來參加平安海課程,因此帶動了整個課程的屬靈氣氛,也影響了其他的學員更有機會認識上帝。而六月第一位因參加平安海的閻妹受洗歸主,柯牧師說:「感謝主,今年六月我們有了第一個受洗的果子,相信在未來還會有更多其他因為平安海而踏入教會的人,開啟信仰之旅,最終決定跟隨耶穌。」

70 歲的閻姊妹是平安海第一期學員,後來也擔任平安海志工至今。「我們有一群很同心、彼此照顧的志工,其中有教友及平安海學員,從學員變成志工是對平安海認同的行動。在服事之外也常聚會、互相關懷,讓平安海從小組變成一個團體,猶如小教會。」柯牧師說。柯師母在今年秋季課程前的志工會議,特別強調平安海的成立目的:「幫助人的身體更健康、生活更快樂、心靈更滿足。」也是我們基督徒常提到的「全人健康」,並與《聖經》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的關係作結合。

「平安海」每十週為一期的課程結束後,學員會一起到三育健康教育中心參與三天二夜的課程,認識復臨教會的相關機構,並增進互動、參與心靈、靈修、健康、烹飪等課程。

上帝寶貴帶領基督信仰體現人生意義

因著平安海事工繁重,牧師在週間拜訪教友家庭的行程必須減少,理想的作法是希望有更多教友可以參與這部分的關懷事工,目前已有一些教友加入,未來仍希望有更多教友投入。高齡化是全球趨勢,而「平安海」為教會帶來活泉,與很多教會一樣,松山復臨教會也面臨兒童及青年事工的需求!

對此,牧師提及兒童班的服事,在相關專業之外,必須要兼具使命感和興趣,這也是柯牧師認為松山教會目前在兒童事工上的需要。而近三年因為關懷小組的推動,也對於教會青年事工有所成長。不過因著教友組成以年長者比例居多的因素,在青少年關懷及牧養重心上難免力猶未逮,而兒童及青年事工的建造在日後的牧養工作上,也是教牧團隊的培力重點,努力使這兩部分的發展更成熟並完整。

即將在2018 年初退休的柯牧師,是第一代基督徒,年輕時偶爾會陪朋友到教會,直到1979 年柯師母鼓勵他參加美籍李嗣貴牧師退休前的53 場佈道會。聽了李牧師在華人世界50 年的佈道經歷,也讓柯牧師完整了解基督教信仰,不到兩個月他決定受洗,這也幫助他了解一直在追尋的人生意義及生命的目標。三星期後他作了一個夢,夢到一位留著白鬍子的老人家,鼓勵他要當個傳道人,夢中他得知這位老人家名叫撒母耳,當時他根本不認識撒母耳,到教會詢問了牧師才知道。所以他決定辭掉廣告公司的工作,到三育攻讀神學,畢業傳道後又到美國安得烈大學攻讀道學碩士,傳道這三十多年之中有六年會在新加坡擔任牧者,也在台灣牧養過數間教會。

復臨教會的牧師因為採派任制,尤其因為調動頻率有時會引起牧師及教友的不安定感,但對柯牧師而言,他不管被派任到哪個教會,都會將此視為長久牧養,所以不會有所保留或徬徨,這一路都是上帝很寶貴的帶領。

促進宗派交流 宣揚基督再臨

這是柯牧師第二次回來牧養松山教會,前後加起來將近13 年的時間,柯牧師回想第二次回來時,教堂狀況需要整修。他心想,教友們每週五天在現代化的大樓裡上班,但假日到教會孬必須面對凋零破舊的教會建築,所以在上帝的帶領下,柯牧師咬緊牙關努力翻新教會,2013 年至2014 年利用一年的時間讓教會變成現在的樣貌,並於當年的七月獻堂。

他說,這幾年牧養過程更專注於松山教會的使命,帶領更多人認識上帝,期待弟兄姊妹了解:「我們是由上帝呼召、有特別使命的教會,我們看自己不應該是個宗派,而是一個運動,必須呼召向世人傳揚基督再來的訊息。」

這兩年多,因為「平安海」的關係,讓其他教派的教友有機會到松山復臨教會,柯牧師說:「能夠透過平安海讓其他宗派的信徒也有機會認識復臨教會,是件很令人開心的事。」

而這三年《時兆月刊》的特色教會專欄也拜訪了許多復臨教會及其他特色教會,除了希望讓基督徒及非基督徒的讀者,看見在各角落努力的教會故事,同時也希望透過其他教派的教會報導,讓復臨以外的教會能夠看見《時兆月刊》的精神、傳揚復臨教義,這些努力都是希望促進宗派之間的交流連結,讓更多人能夠認識且認同本會,更是專欄報導特色教會的使命。

(編按:感謝3 年來36 間接受採訪的全台灣各地教會,本專欄完。2018 年新專欄「宣教士的故事」,敬請期待!)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開啟信仰航程祝福失智家庭 松山復臨教會
松山復臨教會於2015年開始發展「平安海樂活中心」社區佈道事工,除了失智症相關課程,也融入新起點健康生活的教導,更納入健康、心靈、運動、烹飪、營養等相關團體活動。平安海課程猶如一個小教會,屬靈的種子漸漸發芽,期望能帶領更多人認識上帝。

◎《積存時間的生活》:你在那地一無所缺
許多人對於老年生活的願景,就是「安享晚年」,但對某些人來說,更重要的是「認真過日子」─尤其是,認真對待上帝賜給人類的大自然!『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聽著馮騰永這位台灣學者的話語,令人不禁又細細思想「那地農場」之名的由來─「我今日吩咐的一切誡命,你們要謹守遵行,好叫你們進入耶和華應許的『那地』。你在『那地』,一無所缺!」

◎穿越400年而來的聖光與愛
世界宗教博物館與奇美博物館及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合作,從即日起至明年3月4日舉辦「愛與光─聖經繪畫故事」特展,透過36幅作品,彰顯愛與真理的追尋,既是人類宗教信仰的終極關懷,也是跨宗教對話的基礎。

章節目錄

04/健康的信徒──教牧諮商:做個快樂得意的職業婦女
10/時兆會客室──命理師變傳道人 吳南鈞與劉明珠活出上帝的樣式
16/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18/新聞大耳朵──人以外的力量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心靈禮讚──這是真的!
24/從創世記看卓越特質──勇敢築一個夢想
30/特色教會──開啟信仰航程祝福失智家庭 松山復臨教會
38/穹光影像──《積存時間的生活》:你在那地一無所缺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健康醫療──冬令進補不亂補 當心血壓亂飆!
46/大家說英──願望,禮物,聖誕節
52/樂活人生──穿越400年而來的聖光與愛
60/樂活人生──德國無包裝商店 減塑生活「心」主義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2017年12月:命理師變傳道人 吳南鈞與劉明珠活出上帝的樣式 (人物專訪)

專業命理師受洗成為基督徒,劉明珠透過禱告翻轉全家人的命運,讓一家人成為基督徒。現任台南福氣教會傳道的她,與擔任心臟外科主治醫師的丈夫吳南鈞熱衷傳福音,就連八歲的小女兒也用自己的方式帶領很多孩子來信上帝。

撰稿、攝影/陳佳楓
照片提供/吳南鈞、劉明珠




專業命理師 為救女禱告

吳醫師回憶,當時於醫學院畢業後,他順利當上醫師,而劉明珠則是一位專業命理師。不料,倆人新婚不久,吳醫師就外遇了。不避諱談這段過去的吳醫師幽默說:「當時的行徑成為同事茶餘飯後的娛樂,那段時間大家都配飯配得很開心吧!?」一年多後明珠懷孕,他也因此和外遇對象分開,他形容當時:雖然人回家,但心卻沒回家。

當時愛買名車的吳南鈞不斷貸款換車,而劉明珠則因懼怕先生離開,想多賺錢卻投資失利,導致還沒買房子的他們,經濟就陷入困境並鬧離婚,連吳醫師在醫院的工作也頻頻出現問題,和同事的相處也不甚愉快,甚至和主管起了衝突,進修機會也因當時的諸多事件被主管阻擋,想離開另謀他就,投出的履歷卻皆無回音。一直到後來,遇見奇美醫院心臟外科的鄭伯智主任願意給他一個機會,才舉家搬遷至台南,轉換環境。那時家庭、工作、經濟都出現不少問題。吳醫師笑說:「當時我們倆夫妻唯一相同的理念就是不認同基督信仰,認為只有很軟弱的人才會需要這個信仰。」且每個月底吳醫師都會請明珠幫他批下個月的運勢。因為需要收入,劉明珠也經常右手牽著五歲大女兒、後面揹著三歲的二兒子、前面又揹著剛出生的三女兒出去幫人算命賺取生活費。

當時剛出生的三女兒晨瑄罹患嚴重的眼疾,試過各方法、找遍醫師、求神問卜、念經,卻仍無法得到醫治。直到有天,台北朋友丁璦琳因禱告時想到劉明珠而打電話給她,接到朋友電話的她落下淚,頓時覺得心裡得到安慰與平靜,當天在朋友的帶領下,她在電話中決志禱告。某天,還未讀過聖經的她,突然想到試著為女兒的眼疾禱告,佷意外的是,隔天女兒眼睛的症狀真的完全消失,這是她人生經歷的第一個神蹟,之後璦琳姊妹也送給她人生第一本《聖經》,於是她開始更多用禱告和讀經尋求神。

不需命盤 凡事禱告成就

直到有次,他們一起帶孩子去露營,遇到一對從高雄福氣教會來的基督徒夫妻(陳和恭弟兄、厲慧菁姊妹)熱情招呼他們,不但熱心幫忙搭營,甚至料理美食邀請吳醫師一家人共進晚餐,明珠與他們徹夜長談,後來就決定開始在台南尋找教會,在尋找教會的過程中,未受洗的明珠還是困擾著,她無法明白的是,算命師、心理諮詢師在某種程度上相似,但基督徒為什麼不能算命呢?後來在高雄福氣教會的楊錫儒主任牧師幫助下,她終於明白,一旦我們相信命盤系統,它就會精準的運作,就像亞當與夏娃當時聽信蛇的引誘般,而魔鬼就藏在命盤裡引誘著我們,魔鬼只要掌控著某算命師的心靈或利用算命系統,就可以掌控我們的人生,以致於我們遠離與上帝的交通。上帝不要我們算命、而要我們定睛仰望祂,與祂接軌,找回祂創造那個獨特的自己,甚至回到祂造我們美好的設計當中。

不需要命盤,而是明白真理和禱告就可以。她明白這些之後,便決定受洗。劉明珠受洗前,邀請丈夫吳醫師一起前往教會觀禮,沒想到他卻故意苛刻的說:「妳說耶穌的寶血洗淨妳的罪,那像妳這種人要不要多洗幾次!?」但明珠沒有動怒,還是繼續邀請吳醫師去觀禮,且努力邀請他到教會參加連續8 週「恩惠相遇」的福音聚會,很奇妙的是,丈夫沒有拒絕,吳醫師打趣的說,當時只覺得福氣教會冷氣蠻冷的很舒服、又有好吃的東西和好聽的詩歌,下班後到那邊吃個晚餐、唱唱歌、打個盹,還有小禮物可以拿,實在很不錯,本身對福音並沒有太大興趣。

當時明珠明白,這個家不能只有她一個人信主,但這很困難,於是她經常徹夜向主禱告,求上帝讓吳醫師能親眼看見、親耳聽見、親身經歷上帝的奇妙帶領。沒想到在第六次恩惠相遇的聚會中,吳醫師受感動一直流淚。聚會結束,當楊錫儒牧師為大家祝禱時,吳醫師閉上眼睛,還看見天使,且聽見神用天國的語言跟他講話,這聲音持續到睡覺前揮之不去。在這之後的他,開始渴慕耶穌並迫不及待的想受洗,且很期待可以為主服事。變身傳道 以家庭為核心剛成為基督徒那時,夫妻倆狀態還是很糟,依舊是月光族。

但當信仰漸漸滲入生活中,夫妻倆開始學習原諒、包容,重新建立夫妻的感情,慢慢的一家人感情愈來愈好,連吳醫師在醫院工作也受到上帝的祝福。受洗之後的他們因著禱告在短時間還清債務,經濟好轉後,買了一間小房子,開始傳福音給身邊的朋友。信主兩年後,他們成立了高雄福氣教會在台南的第一個小組,一群人每週固定從台南到高雄參加聚會,非常火熱的傳福音。

後來小組家人不斷增多,多到擠不進原來的小房子,且市區內停車不便。於是他們就不斷的禱告,求神賜給他們一間可以容納多人聚會的大房子。三個月後他們真的找到目前的住所,坪數大、面對公園且好停車,小組家人們有了美好的地方聚會,更是熱切的禱告和傳福音。由於家人的人數愈來愈多,小組不斷的分殖,在高雄福氣楊錫儒主任及成牧劉進展牧師的扶持下,於2016 年10 月29 日,台南福氣教會終於成立,劉明珠也被按立為傳道。

成立至今一週年,已分殖九個小組, 約有220 多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第一代基督徒,教會以家庭為核心,大多是親子組合,所以兒童和青少年就占有84 人。為了讓更多慕道友在沒壓力的情況下接受福音,他們透過舉辦家庭露營活動、親子小風帆、獨木舟、「家有微森林」生態綠意活動、栽植、烹飪及親子活動,而活動中仍不忘加入詩歌、敬拜、見證與短信息,所有的事工都必須以福音為導向,進而邀請慕道友進入專門傳福音的幸福小組。

順服主安排 盡力交託

問及在受洗成為基督徒後,對生活及工作上有什麼樣的影響。吳醫師回憶,在奇美醫院任職後,幾次工作中遭遇困難、也差點被調職,某次有機會轉任至中部某醫院,他心想,乾脆到中部發展好了,但高雄福氣教會的楊主任牧師當時對他說:「騎驢找馬不算是有信心,你必須放棄去中部工作的機會,為了工作迫切禱告,以神的方式勇敢面對在奇美醫院的問題。」吳醫師勇敢放棄中部薪資優渥的工作機會後,他繼續禱告,因著神的恩典,主管終於同意讓他在奇美醫院升任主治醫師!他說,順從主的安排,果然得到美好的結果。

升主治醫師後,原本想找一個相對穩定的病人做為第一例手術病患,比較容易成功。沒想到外院轉介的第一個病患狀況極差,生命垂危,他也提醒家屬要有最壞的打算。在連夜進行八個多小時的手術直至天亮後,病患仍未脫離險境。於是吳醫師每天在病床邊按著病患的雙腳為他禱告。後來病人狀況穩定下來,也順利恢復出院。自此之後,吳醫師養成手術前後為病人禱告的習慣,並在自己盡力後交託給神。他回憶,曾經遇及病患狀況不好而去世,家屬出現一些情緒反應,他說:「感謝主,後來因著家屬同是基督徒而順利化解。」

吳醫師說,現在有時在一個星期內進行四個大型心臟手術,他倚靠著上帝,承擔起高度的壓力。雖然工作壓力大,回家還要參與很多教會聚會,他卻仍然覺得充滿能量且開心不已,成為上帝的兒女後,擁有太多的祝福,而這些祝福都是「白白的得到」。對他而言,服事就是休息,只有在主裡才是安息,所以服事很喜樂,服事中的自己可以得到很大的釋放。


兩個饒恕者 成就美好婚姻

曾擔任12 年專業命理師的劉明珠則回憶,當時命理服務項目齊全,從孩子出生到成家立業的相關服務都有,但卻害怕接觸死亡的業務。信主後的她才知,上帝給我們的一切都是平安的,現在的她到處進行醫治禱告沒有懼怕。她回想受洗那年,突然跑出比以前更多的客戶找她算命,對當時經濟困難的她真的是誘惑,但她後來決定提起勇氣在電話中幫助客戶禱告,果然得到很好的效果,甚至還有客戶因此受洗成為基督徒。

她笑說:「直到現在開運預約電話還在使用,但是用來為人禱告。」她說,以前可以就命盤顯示告知客戶,但卻不能真正幫他們解決問題,因為人是有限的,但上帝卻可以。「若照著命盤走,我早就離婚了,但因著上帝,我跳脫命盤的限制,因此修復了夫妻間的關係,一直在進步當中。命盤的極限,上帝做得到。以前還未信主時,在命盤看到的咒詛,現在因著禱告而翻轉。」明珠傳道說

她說,曾經回顧過去很多的傷痛,但每次當他們夫妻在眾人面前分享見證時,這些傷痛就一次次的被醫治,現在更多的是感恩,感謝在遭遇這些苦難後他們能遇見上帝。而上帝的醫治是漸進式的,他們不是馬上被醫治,而是在信主後將近八年的時間,慢慢被調整成現在的樣子,現在的她懂得「二個饒恕者的聯合,就能成就美好的婚姻」這道理,也懂得婚姻的狀況不單只是一方有問題,而上帝給一位妻子的責任,是需要協助丈夫克服生命中的軟弱,要陪伴、協助,讓他能支取上帝的應許。

孩子自主學習 加入基督信仰

因過去學校團體生活,孩子很容易被老師忽略,也曾遇過某些老師的教導方式不適當,對孩子造成挫敗感,透過溝通也沒辦法改善。所以重視個體獨特性的他們,不希望孩子的天份與創意被抹煞,透過在主內的陳伯杰牧師與周曉蕾師母(其女兒陳慧潔是在家自學的成功經驗)的幫助下,現在他們的三個兒女都選擇在家自學。

剛開始他們讓孩子在學科上放慢腳步,但現在進行二年多,孩子們開始懂得看見需要而去自主學習,細膩的大女兒晨熙自信心完全的被建造,且開始以自己的行為正向影響別人。喜歡打擊樂的兒子晨嘉,因為自學有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因而鼓藝大增,在台南福氣教會成立至今,上台擔任敬拜團鼓手表現出色。

而九歲的小女兒晨瑄因為自學而發現有領袖的天賦,帶領很多孩子來信上帝,甚至在去年準備八週的訊息、以自己的方式傳福音給教會的孩子們。明珠傳道說:「我們希望能真正做到為耶穌做自學,培養孩子與世界對話的福音能力,自小就成為主的門徒。」現在選擇融入基督信仰的自主學習,她經常在生活細節上發現,現在他們的孩子眼光看到的不是同年紀喜歡的玩具、屬世界的流行文化,而是可以看見別人的需要、把人帶到耶穌基督裡;他們不是追求自己想要的,而是明白上帝要我們做什麼。

明珠傳道說:「信仰不只是在《聖經》或古老年代,而是實實在在的在我們現今生命當中。而基督徒的生命也是會遇到困難,但信主之後,透過禱告尋求,知道上帝同在,神奇妙的帶我們跨越,以前看困難很大,現在覺得不是困難,我們靠主擁有穿越困難的能力。」

而吳醫師則說:「我認為基督信仰不是宗教,而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以耶穌基督為中心),因著這個信仰,所以我們這樣生活,在生活中活出神的樣式。」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開啟信仰航程祝福失智家庭 松山復臨教會
松山復臨教會於2015年開始發展「平安海樂活中心」社區佈道事工,除了失智症相關課程,也融入新起點健康生活的教導,更納入健康、心靈、運動、烹飪、營養等相關團體活動。平安海課程猶如一個小教會,屬靈的種子漸漸發芽,期望能帶領更多人認識上帝。

◎《積存時間的生活》:你在那地一無所缺
許多人對於老年生活的願景,就是「安享晚年」,但對某些人來說,更重要的是「認真過日子」─尤其是,認真對待上帝賜給人類的大自然!『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聽著馮騰永這位台灣學者的話語,令人不禁又細細思想「那地農場」之名的由來─「我今日吩咐的一切誡命,你們要謹守遵行,好叫你們進入耶和華應許的『那地』。你在『那地』,一無所缺!」

◎穿越400年而來的聖光與愛
世界宗教博物館與奇美博物館及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合作,從即日起至明年3月4日舉辦「愛與光─聖經繪畫故事」特展,透過36幅作品,彰顯愛與真理的追尋,既是人類宗教信仰的終極關懷,也是跨宗教對話的基礎。

章節目錄

04/健康的信徒──教牧諮商:做個快樂得意的職業婦女
10/時兆會客室──命理師變傳道人 吳南鈞與劉明珠活出上帝的樣式
16/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18/新聞大耳朵──人以外的力量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心靈禮讚──這是真的!
24/從創世記看卓越特質──勇敢築一個夢想
30/特色教會──開啟信仰航程祝福失智家庭 松山復臨教會
38/穹光影像──《積存時間的生活》:你在那地一無所缺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健康醫療──冬令進補不亂補 當心血壓亂飆!
46/大家說英──願望,禮物,聖誕節
52/樂活人生──穿越400年而來的聖光與愛
60/樂活人生──德國無包裝商店 減塑生活「心」主義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2017年11月1日

2017年11月:希望的播種者 民雄靈糧堂打造孩子的秘密基地(特色教會)

第一代基督徒李國煒,在生命轉彎處受洗歸主;
在另一個生命轉彎處,夫婦倆經歷十個印證,
來到一個沒有地緣關係的小鎮,牧養這間位於中正大學附近的「民雄靈糧堂」,
11年來他們藉大學生推動兒童及青少年服務,
使得福音果效相輔相成,也成功翻轉民雄的屬靈空氣。


撰稿、攝影/陳佳楓
照片提供/李國煒、Chen Ruth、Chloe Sim、Kari Yang、王凱蒂、林亮亮、王一文




11年如一日 打造孩子的秘密基地


座落在民雄中正大學附近、鳳梨田旁的民雄靈糧堂,透過教會的大學生、研究生投入社區服務,帶動周遭其他大學生一起參與,不但持續召募大學生投入弱勢學童課輔,也成功轉介資源深入社區、推動偏鄉兒童閱讀、服務急難家庭,使福音果效相輔相成,翻轉民雄的屬靈空氣。李國煒牧師也曾率領大學生志工踏入鳳梨田,以文字及影像記錄果農的生活,並舉辦鳳梨生態文化展覽,推銷當地鳳梨及相關農產品,因此曾被喻為鳳梨牧師及果農公關,使教會成為青年參與社區服務的橋樑,並使農民有接觸福音的機會。

民雄靈糧堂設立至今已15 年,2006 年李國煒牧師和妻子鐘玉如回應上帝的呼召,接受台北靈糧堂差派,來到民雄。他們踏出教會、關懷社區,協助推廣在地農業。也於2006 年在中正大學、 2009 年在嘉義大學成立「AO 生命品格教育社」,李國煒同時也擔任中正大學和嘉義大學AO 生命品格教育社的指導教師。但夫妻倆從國小一年級女兒的同學身上看到民雄地區更大的需要,這裡和台灣各地偏鄉一樣,有高比例的弱勢家庭,不論是經濟弱勢、單親、隔代教養、新住民家庭的兒童,都需要更多心力陪伴及課業輔導,以及時挽回行為偏差孩童,減少衍生的社會問題。

有一次,鐘玉如師母發現女兒在學校被感染頭蝨,讓從小在台北長大的她掩不住激動的心情!在幫女兒從頭髮中挑出頭蝨,一隻一隻壓扁捏死的過程中,她心想,民雄這裡真的有很多兒童缺乏家庭照顧。於是李國煒牧師便結合熱情的大學生,開辦免費課後陪讀班,帶領這些青年關心弱勢學生族群,先後在東榮國小、金世界社區及民雄國中成立三個課後陪讀班。 11 年來,寒暑假閱讀營隊遍及民雄、大林、新港、阿里山、東石及澎湖,推廣偏鄉閱讀,並帶領青年志工關懷社區老人與協助救災等,多面向開啟教會與周邊社區的互動關係。而鐘玉如師母也全心投入,在免費課輔班協助課後陪讀的事工。本來他們一直默默的付出,近幾年開始有一些單位加入,如吳念真推廣的快樂學習協會─「孩子的秘密基地」,在實地訪查觀察後,便決定投入資源協助。

生命影響生命 屬靈生命不斷傳承下去

這11 年來,發生很多感人見證,也遇到許多令人心酸的孩子。如課輔班的小鍾因聽力障礙影響學習,到了國小三年級連一個完整的句子也沒辦法說。師母等不及小鍾的爸爸慢慢存錢買助聽器,開始向外募款。師母還記得看到小鍾戴上助聽器時興奮的反應,覺得很感動,所有的辛勞都值得了!而聽到聲音的小鍾也擴大活動範圍,並懂得保護自己不被他人欺負。

李牧師也陪伴過一個行為偏差的孩子(化名小黑),小黑曾是學校的頭痛人物。隔代教養家庭長大的小黑,因為受同儕影響而加入民間信仰的八家將團隊,雖知阿嬤反對,卻固執的堅持著,後來在牧師的開導下,他終於又重回教會。教會課輔班的哥哥姐姐不斷鼓勵他,也資助他參與營隊活動,最後他終於慢慢的改變。有一次教會舉辦課輔班親職講座,邀請校長及老師們出席,校長看到小黑幫忙教會接待客人,感到非常驚訝,一直詢問牧師,教會是怎麼辦到的?還有一次閱讀營的服務中,小黑遇到改嫁的母親帶著「妹妹」去參加營隊活動,久未見面的母親看見小黑如今已經成為助人者,流下感動的眼淚。

玉如師母分享,有個大一生加入課輔老師的行列,這學生的父母都因吸毒入獄服刑,他本身因為環境影響,而沾染了一些不良習慣。可是當他看到課輔班的孩子們時,他想起自己小時候就是缺少兄姐的正向陪伴,於是立志要帶領這些在村落裡閒晃的孩子,一起讀書、打球、出遊……,這個動機帶給他很大的成長動力,他大二受洗,大三擔任實習小組長,大四考上生命培訓學院接受裝備,立志成為一位改變人生命的牧師。

但就在畢業前不久,他回家鄉陪阿公吃飯,在一些舊朋友的邀約下,喝酒車禍不治身亡。當時李牧師失去這位屬靈的孩子,如失去自己的左右手。他們在很大的悲傷裡,為小黑辦了一場追思會,課輔班的青少年感念這位大哥哥短暫的生命卻如此發光發熱,決定要讓大哥哥屬靈的生命不斷傳承下去,後來有七位青少年在家長支持下受洗!玉如師母說:「一粒麥子死了,七個孩子得救了。」這七位在課輔班成長的青少年,陸續升上高中,有幾位現在已經傳承榜樣,放學後在課輔班陪伴村子裡的孩子成長。


第一代基督徒 回應呼召成為傳道

李國煒牧師牧養教會11 年,教會有一半的教友是因著參與課輔事工,後來在教會信主受洗。目前教友年齡層分布平均,但教會將心力及資源放在下一代社青、學青、兒童身上,持續帶領大學生參與兒童課輔計畫。他說:「我們用養蠔的概念,這三個課輔班等於是我們的養蠔區。」今年暑假他們也帶著大學生在民雄國中辦理品格營,讓孩子們透過體驗教育、闖關遊戲,學習尊重、信任、團隊合作等品格教育。除了幫助學生功課,也透過生命品格教育建立合乎《聖經》的價值觀、改正偏差行為。

本身是第一代基督徒的李國煒牧師,在2006 年和妻子鐘玉如回應上帝的呼召,來到民雄靈糧堂,這是他們未曾想過的路。李國煒牧師在基隆海邊成長,家裡是傳統民間信仰,小時候他也一直認為這是他的信仰。高中到台北念書,有基督徒同學向他傳福音,在他心裡撒下種子。高中畢業重考那年,因花了家裡很多補習費,他有非得考上的壓力,模擬考成績出爐,卻還是處在危險地帶。

就在此時,補習班同學邀請他去教會,雖然當時只是抱著嘗試的心態,但第一次進教會後發現,跟他想像中的傳統教會很不同,這是一個年輕化的教會。他聽了一場電影映後講座,牧師的談話感動,於是決定加入牧師的小組。之後,他更每星期空出一個晚上了解基督信仰。那段時間他心中產生一個想法:在聯考前剩餘的日子,如果一天可以讀到二分,他還有50 多天可以讀書,這個目標不難達成。大考完後,他果然多了一百分,考上夢想中的英文系!後來他才知道:那段日子教會有很多人為他禱告。

在那一年的八月李國煒受洗,對他而言,能上大學又是英文系,這是上帝的恩典,於是他把寒暑假都奉獻給上帝。大一寒暑假他跟著文化大學華岡福音隊到西海岸沿海的鄉鎮傳福音,學長姐們很驚訝一個大一新生竟全程參與!在福音隊一次晨禱時,他回應神的呼召,願意開始預備自己全職服事神。後來他也帶女朋友(即玉如師母)信主,一次比一次更清楚自己的呼召。

因畢業離開學生的表現 教會被看見且被支持

大學畢業退伍後,他開始從事全職傳道工作,在第一間教會服事7 年,遇到一些困難,開始覺得自己裝備有限。後來他考上靈糧神學院,師母也跟著去修課,週末回教會實習。面對服事教會的困難,他們也等神開路,後來進到台北靈糧堂實習。2006年,經歷了十個印證,蒙台北靈糧堂差派,來到這個完全沒有地緣關係的民雄靈糧堂。

李國煒牧師說,因為自己信主的背景,初信時在文化大學華岡團契受信仰造就,建立信仰根基。來到民雄靈糧堂後,他更珍惜可以帶大學生信主的機會。他說,這個階段學生們上了大學,剛離開家庭、受到傳統信仰的束縛相對較低,眼界及自由度也跟著開闊,此時帶著他們參加營隊學習團隊合作、一起服務偏鄉孩子們,也許他們願意再跨出一步接觸信仰。

但可惜的是,大環境受限,工作機會不多,信主的大學志工畢業後,不易在民雄或嘉義找到適合的工作,必須離開到大城市。這讓我想起2016年12 月特色教會報導中的台東新港教會劉炳熹牧師,看著在台東來來去去的年輕人,後來他釋懷了,讓教會成為宣教人才的輸出港,用心培育每個來到這裡的年輕人,再送他們出發,去到各地成為一個好的宣教人才。李國煒牧師在民雄看著大學生進來教會,四年後畢業又離開,何嘗不是一樣的心情。儘管捨不得,但他說:「也是因為這樣的關係,畢業的大學生去到別的地方,被看到有好表現,也因此讓培育他們的民雄靈糧堂也跟著被看見、被了解、進而被支持。」

但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們,畢業後留在民雄找工作,並回到教會協助事工。如被孩子們稱為媽咪的王宣惠姊妹,在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畢業後選擇留下,因為看見民雄教育資源的不足,挺身為弱勢與偏鄉的學童服務,未來更希望建設關懷機構,讓學童能安穩學習。王宣惠說:「在城鄉差距上面,學校的資源的缺乏,其實是還蠻明顯的,家長煩惱經濟的問題,根本沒有什麼心思再去考慮孩子的教育。」透過這些希望的播種者,撒下福音的種子,期望孩子有更美好的未來,也期盼更多人關注弱勢家庭及教育,給學童一個安穩的學習環境,與不一樣的童年。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皮蛇發作痛不欲生! 疫苗降低復發率
醫學統計顯示,每3個人就有1人會罹患帶狀疱疹,且特別好發於60歲以上老年人,幾乎每個患者都對其引發的劇烈神經痛苦不堪言,即使治療也不見改善,有些人甚至為此輕生。醫師表示,目前已有疫苗可預防7成發作率,效果未必百分百,卻能大幅降低神經疼痛。

◎《阿勒坡最後的男人》:你會如何選擇?
在戰亂中留下來的牧師、受逼迫而殉道的基督徒,因自己領受的身分而做出了選擇,而我們的選擇又是什麼?聖經說:「你們要記念被綑綁的人,好像與他們同受捆綁;也要記念遭苦害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內。」當我們明白身為基督徒真正的意義,不再視而不見、置身事外,也只是必然的結果。

◎琴音影響生命 跳躍指尖的圓舞曲
鋼琴上88個琴鍵能做什麼?對於學音樂,是練習、演奏、比賽的工具,但對於留美鋼琴家黃凱盈博士而言,這88個鍵卻是讓她在緬甸、突尼西亞、埃及世界各地以及台灣,推動人道關懷、文化交流以及創新音樂教育計畫的關鍵!

章節目錄

04/健康的信徒──教牧諮商:打開青少年期規劃的鑰匙
10/時兆會客室──學習交託、領受祝福 聯廣總裁余湘之信仰路
16/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20/新聞大耳朵──向善的力量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心靈禮讚──又真又活的神!
26/從創世記看卓越特質──相信神,勇往直行(下)
30/特色教會──希望的播種者 民雄靈糧堂打造孩子的祕密基地
36/穹光影像──《阿勒坡最後的男人》:你會如何選擇?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健康醫療──皮蛇發作痛不欲生 疫苗降低復發率
46/大家說英──鍛鍊強健的身體
52/樂活人生──琴音影響生命 跳躍指尖的圓舞曲
58/樂活人生──東京。江戶前的庶民味
64/紙上讀書會──今年冬天,你需要一本教你護心的書!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2017年10月1日

2017年10月:超乎想像的祝福 琉球教會看見上帝的傑作

出身自基督教家庭的胡志超及張芷瑋牧師夫婦,在2016年因上帝的呼召來到屏東琉球教會,透過神的巧妙安排,短短一年就使琉球教會軟硬體得到新。他們迎接失散的羊兒回家、讓孩子們認識福音,也期待教會成為禱告的島嶼,分享福音給更多未見之民。

撰文、攝影/陳佳楓
照片提供/張芷瑋、陳翠萍




上帝指引開路 修復凋零的教會

小琉球是台灣屏東縣西南外海上的一個島嶼,也是台灣鄰近唯一的珊瑚礁島嶼,著名的景點有美人洞、山豬溝、烏鬼洞等,一些特殊的魚種及珊瑚菜、海菜凍、麻花捲為當地的特產。騎摩托車環島一圈僅需約30 分鐘,目前有八個村落、四所小學及一所國中,孩子們國中畢業後須至台灣本島求學,這個島嶼一直以來面臨著人口外移與老化問題。

因著清澈見底的海洋及成群不怕人的海龜們,近年來小琉球開始發展觀光業,民宿林立,是個觀海、體驗浮潛的樂趣的好去處。也因此,開始吸引年輕的從業人員及青年回鄉者。目前小琉球登記在案的廟宇約有150 多間,原本有兩間教會,但在2013 年時,琉球國語禮拜堂因土地問題遭到拆除,使得當地目前僅剩琉球教會,又因為教會曾面臨牧師短缺,使得近兩年的琉球教會像個破掉的器皿,人來就流走或受傷,更留不住信徒。

直到2016 年夏末秋初,胡志超及張芷瑋這對牧師夫婦來到琉球教會,用屬靈的方式突破,修護教會器皿,使得出走的羊群漸漸歸來,也加入年輕的力量,進入校園廣傳福音。張芷瑋牧師說:「去年一到這個教會,上帝就給我們一份見面禮,也開啟了教會一連串改變之路,上帝一出手,速度實在超過我們所求、所想啊!」

接任琉球教會 如約書亞進迦南地

來自台南的胡志超原本從事軍職擔任輔導長,他經常遇到某些軍人重覆出現問題或自殘,來自基督教家庭的他,於是分享上帝的話語,讓部屬們知道珍惜生命的重要,他發現這些人的生命因而轉變了,也感受神話語的力量,於是在面臨升遷或退伍的抉擇時,神透過牧者告訴他這個訊息, 28 歲的他放棄終身俸離開軍職,就讀神學院裝備自己,期間,他遇見來自台
中的張芷瑋。

張芷瑋從小學習音樂,在2008 年至神學院念音樂碩士期間,突然有傳道的念頭,來自基督教家庭的她,於是透過禱告得到回應,上帝告訴她,這世上不缺一個優秀鋼琴老師,但缺一個願意委身為神服事的傳道士。倆人神學院畢業後,一同到高雄傳道,透過禱告他們決定到另一個教會開墾。當時有七間教會可選擇,對於讀書及工作都是在市區的他們,以人的角度自然選擇回市區服事,但他們又覺得傳道的事應該是由上帝決定,於是再透過禱告決定下一個服事的教會。

有一天張芷瑋禱告時,意念到6 和8 兩個數字,但過了六月八日和八月六日,都沒有發生什麼事,於是她暫且拋開這個念頭。當時數個教會與他們夫婦接洽,於是他們禱告若能最快完成流程,便是他們要去的教會,當時琉球教會是最晚接觸的,卻是最快完成手續,再加上那段時間張芷瑋看到小琉球相關的訊息或簡介就會掉淚,以及有一些同工為他們禱告時看見海,所以他們選擇了琉球教會,張芷瑋回憶說:「直到來到小琉球的某一天,我看到一個導覽影片說小琉球全島6.8 平方公里,我才突然明白當時禱告上帝給的6與8 這兩個數字的含意。

張芷瑋說:「即便神清楚的告訴我們要到小琉球,但對於要當時要離開台灣、過海的我們來說,實在是一段未知又具挑戰的旅程。當時他們覺得自己的經歷就像《聖經》裡的「約書亞進迦南地」般,「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裏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約書亞記1:9)


神的巧妙傑作 開啟一連串改變之路

當他們到達琉球教會時,看見破舊的教堂,景觀視野被長到兩層樓高的樹叢擋住,因此看不到對面的海景,也因此讓教會隱身在樹叢的小路裡,但要讓教會重見光明,必須開會及跑繁複公務程序才能移除或修剪那些樹,他們只能把這件事放在禱告中了。當時教會禮拜堂的冷氣轟轟作響、音響老舊,加上沒有吸音設備,導致回音過大,影響禮拜品質,他們心裡想,這都必須透過長執會議、決議才能執行,也算是大工程。

教會曾有段時間沒有牧者牧養,使得教友的心逐漸冰冷,他們也只能向上帝禱告:「求神賜下火熱的靈,使教友能重新回到主的面前。」能作的就是不斷迫切禱告,求上帝開路引導。

來到小琉球僅約兩星期,就遇到莫蘭蒂強颱,當地許多六、七十歲的長輩都說,從沒遇過這麼大的颱風,淹水、玻璃破掉、水塔飛走、樹也倒了,門窗抵接任琉球教會如約書亞進迦南地擋不了風雨,樹葉、雨水、沙子不斷湧進屋子,終於失守……。

待風雨稍歇後,發現副堂的門被吹走,教堂的玻璃碎了滿地、地板進水、椅子被吹歪、鐵捲門、冷氣主機、音響全數壞掉,讓他們相當的驚訝,而驚訝中帶著興奮和感動,因為原本遮住教會的樹叢幾乎掃光光了。

看著教會外的樹倒的倒、塌的塌,張芷瑋心裡不由得會心一笑,心想:「主阿!祢的速度真快,祢一出手,速度超過我們所求所想。不用請鄉公所的來鋸樹,我們就有全新的視野。不用長執開會,我們就有新的器材可以用,這些需要透過繁複程序更新的事物,一天之內就通通完成了,這不就是我們剛來時一直禱告的事嗎?」張芷瑋說,她覺得上帝似乎也在跟我們give me five,給了一個很大的見面禮,也因此開啟了教會一連串改變之路。


重拾愛教會的心 神的祝福一直在

當時琉球教會硬體修繕重建的經費,預估將近80 萬,上帝差派天使,高雄六合教會的弟兄姊妹得知災情後,每個禮拜為琉球教會奉獻,費用一筆一筆不斷進來,沒有停止過,甚至有人直接奉獻40 萬指定設置新音響、投影及吸音工程。於是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更新工程,最後總共花費了約76萬,而他們當時收到78 萬的奉獻。張芷瑋說:「上帝實在幽默,給我們的不多也不少,就是剛剛好。」這次的風災不但是上帝極大的恩典,也凝聚了教友,讓弟兄姊妹們找回愛教會的心。

2016 年到小琉球短短的幾個月,在上帝與教會弟兄姊妹們的協助下,他們夫婦完成教會硬體的更新,而當年的12 月3 日,胡志超與張芷瑋也在上帝和眾人面前誓約成為琉球教會的牧師,他們確信又堅定的說:「這是我們呼召之地。」

胡志超牧師說,透過上帝的手,硬體更新用好幾倍的速度完成,而2017 年開始,我們要努力的是「軟體的更新」。因為過去教會曾面臨傷害跟分裂,他認為教會必須合一才可開始爭戰。於是2017 年以「合一」為使命,雖然剛開始努力不久,但教會已有兄弟失和近30 年,最近開始合好。胡牧師說,在這期間,他看到許多願意被上帝調整的生命,相信只要上帝出手,凡事都能成就,當修護好教會這個器皿,羊兒們就會慢慢回來。琉球教會成立137 年,這裡的居民比台灣本島許多人更早接觸福音,而神的祝福一直沒有減少過,尤其以捕漁為生的小島,更需要的是平安。

找回失散羊群  有耶穌的陪伴不害怕

胡志超牧師分享,傳說中有一對父子出海捕魚遇到大風浪,家人為他們禱告,希望爸爸和弟弟能夠回來,在禱告及等待後,他們突然看到兩個黑影在水面上行走,仔細一看居然是父子倆,當時這家人明白,原來神是信實的,全家感謝讚美主,在一旁的眾人們也一同見證主的神蹟,而神不僅帶回父子,隔日,原以為被浪捲走的船隻被拍打回岸,神的祝福超乎所
求所想。

胡牧師又分享,在早期遇到一戶陳姓人家建造房舍,因得罪建築商而被詛咒,興建的過程中,他的7 個孩子死了5 個,後來求神問卜,有道教神明告訴他說:「只有兩個方法,一個是把房子毀掉,另一個就是去信耶穌,因為只有耶穌不怕那些詛咒。」這件事發展到後來,整個村莊姓陳的都來信上帝。琉球教會原本主要以民間信仰為主,但後來有一些人因為生命碰到極大困難,不乏有乩童和廟公,最後都來求助於上帝。胡牧師說,很可惜的是,這些人領受了信仰,卻沒有傳承下去,第二代的基督徒都漸漸流失了,現在他們持續為這些失散的羊兒們禱告。

得著下一代 分享上帝同在的美好

小琉球當地沒有高中,孩子們國中畢業就必須到台灣本島讀書、就業,但隨著近年觀光發展,島上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教友期待教會的復興,也能加入年輕的力量。直到去年教會成立社青小組,目前有16 位年輕人聚會,透過這些年輕人及彩虹媽媽進到校園,他們想做的不不僅是重新建立信仰的根基,而是延續下一代,讓這裡的孩子了解信仰的美好。

因著從小琉球嫁到台南的女兒協助,台南聖教會的孩子們今年參加小琉球的夏令營,這個夏天琉球教會多了許多孩子們的歡笑聲。今年再度拜訪琉球教會的台南聖教會的陳姊妹說:「上帝總給我意外驚喜,去年的一場颱風掃倒了琉球教會前面一整排的樹木,想不到卻出現了百萬美景。沒有樹木的遮擋,從此看得見日出日落、山下的房屋燈火、遠處海景。山下的住民也看得見在小琉球至高點的琉球教會。遊客騎車經過一定駐足欣賞、拍照。我不用跑到海邊,在琉球教會左右兩側就可記錄上帝所創造的美好!」而拜訪胡牧師與張牧師這一天,也有屏東縣的國小孩子們到琉球教會參加夏令營活動。

胡牧師及張牧師說,期待這麼美的地方成為一個禱告的島嶼,這裡很美,又是島嶼的至高點,教會空間又多,又有許多舒適的房間可供住宿,他們希望重生的琉球教會能夠被看見,成為更多人的信心,也希望琉球教會可以成為一個分享福音的好地方,在這裡把遇見神的故事分享出去,讓更多人感受神同在的美好!


章節目錄

06/健康的信徒──教牧諮商:自信溝通化解衝突
10/時兆會客室──山城裡的亮光 瓜瓜校長的愛來自上帝
16/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20/新聞大耳朵──人以外的力量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心靈禮讚──饒恕得醫治
26/從創世記看卓越特質──相信神,勇往直行(上)
32/特色教會──超乎想像的祝福 琉球教會看見上帝的傑作
38/穹光影像──《模犯生》:選擇權在你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健康醫療──秋天過敏季又來了 眼睛皮膚乾癢有妙招
48/大家說英──拒絕的藝術
54/樂活人生──擁抱人生 擊出精采生命樂章
60/樂活人生──賞味東京 古宅庭園風格的究極美食
66/紙上讀書會──危機!無人奉養的熟年世代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2017年10月:山城裡的亮光 瓜瓜校長的愛來自上帝 (人物專訪)

張輝道校長是學生們口中的瓜瓜校長,領受異象帶領師生改造校園,期間經歷種種神的美意,這真實又充滿力量的愛,成為山城裡的亮光,讓更多人見證上帝奇妙的愛與恩典。

撰文/陳佳楓
照片提供/張輝道


 


經歷上帝的愛 走出黑暗感受愛和溫暖

台中崑山國小張輝道校長說:「在我預備受洗之前考慮很多,總覺得目標還沒到達、有些事還沒解決。」面對這與許多慕道友的相同困惑,淑如師母笑說:「這些都不是問題,因為答案在神那裡。」張校長接著說:「有些事是需要想清楚才會相信,但在主裡是相信了才會清楚。當一切交託出去後,開始對生命有期待,因為神自會有祂的帶領。」這兩年他不斷經歷神的大能,就連學校的大小活動遇到天氣不佳,經過禱告後都會得到意外的結果。

「這一切也可說是巧合,但我相信那是上帝為我所預備,祂讓其他人看見主的大能,並讓他們知道我經歷上帝的愛走出黑暗感受愛和溫暖倚靠的神是怎麼樣的一位神。」現在自己的生命能夠俯伏在上帝面前,看到神的能力和恩典在這當中,這力量也讓他後來在教育界裡對師生們的態度,以及身為領導者的價值觀都帶來很大的影響。

當時他轉調到這個偏遠的山上小學,透過每天上班開車途中的詩歌敬拜、流淚禱告,讓他經歷更多上帝的愛。他說:「很感謝神,上帝早已把我喜愛的音樂放在我的生命裡頭,能夠抒發自己的情感,漸漸的帶我走出黑暗,感受到愛和溫暖及光。」

剛到崑山國小的他還未受洗,記得有次閱讀《聖經》裡關於繞城禱告的故事,這對每天都很早上山到學校的他來說,不啻是個仿傚的契機,原預計繞校禱告七天,雖然沒有特別的領受,但仍覺得這是很棒的事,於是他持續繞校禱告將近兩年,漸感受到屬靈的空氣,也慢慢解決一些問題,改變學校氛圍。

有次他在〈但以理書〉中讀到:「……面對職場上的壓迫,他沒有害怕,但一日三次去閣樓禱告……。」也正好意外發現校長室樓上水塔下方有一間小閣樓,走進一看約有2 ~ 3 坪大的方正空間,更令人驚喜的是,那是個能遠眺整個崑山區的置高點,四方景致一覽無遺。自那天起他在牆面掛上十字架,每天一日三次禱告,用膝蓋爭戰,他說:「無形中很多事端都被神所平息。」

愛是豐富資產 上帝用愛改變學校

2014 年張校長禱告邀請耶穌到崑山國小辦學,並領受異象,開始帶領師生營造創意多元的文化逐一改造校園,,這當中經歷種種神的美意,這真實又充滿力量的愛,逐漸逆轉他的人生以及崑山國小。這位學生口中的瓜瓜校長說,他來自有愛、溫暖與安全感的家,雖然父母沒讀什麼書,把務農辛苦賺來的錢投資在孩子身上,他的大哥在台北擔任校長,姊姊的家庭很和樂,以及他擁有的一切都源自於雙親身體力行的教育—從小就讓他們知道「愛是最豐富的資產」。

問起張校長為什麼大家都稱他瓜瓜校長?他說:「有次學校舉辦為喜歡的老師取名,有個三年級學生說:『當我們心情好的時候,您就像哈密瓜那麼甜;當我們熱情時,您就像西瓜;當我們苦悶時,您也像苦瓜……。您的心總是和我們在一起!』張校長非常喜歡這樣的比喻,所以就使用這個稱呼,一路從瓜瓜老師、瓜瓜主任,一直到現在成為瓜瓜校長。」

他笑說:「我有時更像是學生們的瓜爸爸。」

對此,張校長分享著:「以前我所認識的善良、溫暖、愛,都缺少了神的真理,當在學校或演講時,沒有神的話語與真理一同來作為規準,凡事都用感覺靠想像,那種愛是很虛無的。甚至那些強調開放、民主、尊重、快樂學習的教育,如果沒有真理做根基,有時也會帶來教育上的迷失及危險。」倚靠上帝的話得剛強,成為他前行之路最大的力量,也因著這力量,他每天繞城禱告,有次他聽見神說:「你是世上的光。」讓他更篤定不因在偏鄉學校服務或孩子少而少做一件事的這份信念,唯有帶著老師、家長所做的一切會成為故事、成為光,光可以翻轉台灣教育環境,,在這之前,上帝會一步步先用愛來改變這個學校。老師們就像園丁,努力讓孩子的夢想都能實現。他帶著師生改造校園,如櫻木花道、桂花巷、香草
步道、咖啡森林,也帶著孩子手工製作, 如香草手工皂、咖啡豆飾品、梅子果醬等,並在外包裝上印有神的話語。因著這些行動所帶來的轉移,讓老師們在孩子身上看到不同的可能性,在充滿愛的沃饒土地上,每個孩子就像一棵植物般特別,更有著不同的收獲時間,需要園丁耐心等候。

搭建愛的城堡 每個孩子散發光彩眼神

現在的崑山國小裡有生活、生態動靜之間的體驗,校園成為實驗室,走出教室就能看見夢想王國。每個孩子都能講一則3 分鐘的故事,說故事變成專長,並能搭配多種語言上台表演,瓜瓜校長說:「這是一間喜歡說故事的偏鄉學校。」

曾因為一場棒球電影的啟發,2014 年崑山國小集合全校不到六十個孩子,參加台中市甲(A)組類型的直笛比賽,他們挑戰學校規模二千人以上所挑選的精英隊伍,獲得第三名,不僅被媒體爭相報導,這個故事也被放在YouTube 上,只要搜尋「愛的學校 直笛」就能看到。瓜瓜校長說,當時資源缺乏,他常帶著孩子們禱告,記得有次為無鞋可穿作禱告,居然有廠商來捐鞋,確實神是信實的,祂的應許從不落空!

「很多的家長強迫孩子學習太多才藝,就是期待孩子們發亮,我們也希望孩子發亮,但我要的是眼神的光采,我在乎每個孩子的眼睛。」

他說,在那次直笛比賽奪獎後,神帶領他們做更大的事,透過彩虹媽媽的幫助,訓練孩子演舞台劇,結合直笛的故事,到師範校園裡演出,從自己寫歌、譜曲、收音,《愛的城堡》這張CD 裡收錄老師及孩子們的大合唱,以及舞台劇演出的原聲音樂,在網路上就能聆聽《愛的城堡》這首歌。

瓜瓜校長說:「每個人都需要被成全、被看見,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當他有足夠安全感時,就能接受擁抱,我們試圖讓每個孩子如同發芽的種子般自由舒展,也試圖經營一間充滿肥沃養分的校園,使每個孩子都能依其特質自在的表現,企盼看見他們眼神裡散發出的耀眼光彩。

愛來自上帝 在每個細節愛孩子

一開始全校只有校長是基督徒,而他靠著上帝的幫助,活出神在真理中所揭示的愛,在每個細節上用愛來愛每個孩子,並大方的向大家分享:「我的愛來自上帝。」他說,職場就是他的教會,有時會邀請同事或家長參與教會的活動,或者把一些溫暖的活動搬到校園裡來。每個人都是一本值得被翻閱的書,所以張校長在學校晨會裡帶領老師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在老師們面臨困難時,他用神的話語來
陪伴,在陪伴同時也看見自己。在任何過程中,有機會就把神放進當中,如學校的布置、邀請卡、文宣有時會使用神的話語,學校目前有個自發性的分享讀書會,改變生命的教學及改變生命導師,這些書都是基督書房所出版的書,透過閱讀《聖經》引導老師如何成為這世代的好老師。

現在漸漸有一些老師也到教會聚會,甚至學校有位主任也受洗了,大家願意透過神的真理來認識「愛」這件事,並轉化成為一種力量運用在教育裡。而這些力量來自於禱告,我是個幸福的基督徒校長,有時帶領著一級主管們禱告讓活動順利進行,活動結束再一起禱告將榮耀歸給神,瓜瓜校長說:「真的很奇妙,連來學校服務的替代役都是基督徒。」神會把一些很好的人都帶到學校來。

畢業洗腳儀式 神的話語成為孩子的腳前燈

瓜瓜校長提及,2016 年畢業的那群孩子,比較有想法、好動,因此經歷過一些挫折,所以當時他每天都替這群孩子禱告。在籌備畢業典禮時,他想到為畢業生洗腳的儀式,當時師生們很訝異,但他希望透過這件事可以讓孩子體會到愛在他們的生命中流動。

畢業典禮那天,他親自屈膝為孩子洗腳,希望未來神的話語能夠成為他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不管過去如何,校長都願意接納、讓他們把愛帶在身邊。當為第一個孩子洗腳時,許多家長已經哭了,後來這群被認為很頑皮的學生們也都哭了。那天,他為每個孩子洗腳、並且擁抱他們、為他們禱告。瓜瓜校長說:「我們看重孩子的心願大過自己,2017 年畢業班想要唱〈青春〉這首歌,學生希望校
長為他們伴奏,所以就組成了老師的樂團,我自己彈電吉他,教務主任彈貝斯、學務主任是鍵盤手、總務主任是木吉他手,音樂老師則成為鼓手。」最近他也與所有師長合著《幫孩子找到夢想的翅膀》這本書,希望傳遞崑山國小愛的故事,讓人看見在教育裡,透過神的愛來帶領,讓每個孩子找到他們的命定。身為校長的他許多活動需要在假日舉辦,但他仍排除萬難參加崇拜聚會,因為上帝的光與愛是藉由這所學校彰顯祂的奇妙作為,溫暖的校園文化更是見證上帝的慈愛與恩典。

最後瓜瓜校長說,他們將一顆顆叫作「相信」的種子撒在土裡,用「希望與愛」的活水澆灌, 用「純真、夢想與勇氣」守護發芽的幼苗,如今更要將結實累累的果子,化作永恆的約定。


章節目錄

06/健康的信徒──教牧諮商:自信溝通化解衝突
10/時兆會客室──山城裡的亮光 瓜瓜校長的愛來自上帝
16/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20/新聞大耳朵──人以外的力量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心靈禮讚──饒恕得醫治
26/從創世記看卓越特質──相信神,勇往直行(上)
32/特色教會──超乎想像的祝福 琉球教會看見上帝的傑作
38/穹光影像──《模犯生》:選擇權在你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健康醫療──秋天過敏季又來了 眼睛皮膚乾癢有妙招
48/大家說英──拒絕的藝術
54/樂活人生──擁抱人生 擊出精采生命樂章
60/樂活人生──賞味東京 古宅庭園風格的究極美食
66/紙上讀書會──危機!無人奉養的熟年世代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2017年9月2日

藝週刊第251期:聖母像傳遞愛與和平 羅廣維發現創作另一種可能性(藝週刊)


撰稿/陳佳楓
圖片提供/全球華人藝術網

文章來源:全球華人藝術網

「藝術創作就像修行者一樣,必須一步一腳印腳踏實地的做;也像一個朝山者,勝過這座山後,必須征服另一座更高的山。堅持在藝術創作這條路上是一條很辛苦的路,尤其是當你默默創作還沒被人發現、沒能被了解時,那種心情真的是很孤獨……。」臺灣知名雕塑家羅廣維老師如此說


創作如朝山 念念虔誠步步踏實

科班出身、舉辦過十多場展覽、創作近十大像公共藝術,羅廣維於臺北都市出生成長,他曾獲台灣藝術文化獎雕塑類第一名、受邀至歐洲展覽,羅廣維曾說:「對我而言,台北是個又吵雜、空間又小的城市空間,在那裡,我其實很難做出大器的作品。」他舉例,如他在1997年的「解放1997」個展,那時代的作品比較就屬於空間壓迫類型。

後來因受藝術創作友人們的影響,他在2004年搬到苗意栗三義創作,他說:「那邊很吸引我,因為地形關係,很容易出現雲霧,就像仙境般,很適合創作。搬遷到三義後,因大自然給他很多啟發,他開始運用巧思以木雕、炭雕、銅雕、陶土雕塑等樣貌呈現作品,就如他曾在「東方‧祕境五行雕塑展」所呈現的作品,都是落腳三義後的創作成果。

當在不同時空遇見不同的材質,他便思考有沒有另一種創造的可能性,因為他認為,藝術的真諦本來就是在創造和發現另一種可能性,所以嘗試以不同的材質創作,因為有柴雕,後來又發展了炭雕。2005年的他開始選擇用備長炭進行炭雕,能阻隔電磁波配合炭的特性,做成居家擺設也可以有去除空氣或水中的雜味,讓藝術品兼具更多功能與實用性。


尊貴鹽如玉 充分展現文化創意

2009年因應臺鹽公司的邀請,研發獨步精湛的「文創鹽雕」,嘗試讓食用鹽改以文創方式多元呈現,羅廣維說:「鹽的特性是遇水溶解、遇高熱會結晶變黃,唯有將配方與技術不斷提升,才能將容易出水、變形、融化的鹽,變成光澤水潤亮麗的雕塑品,彷彿玉石般尊貴的鹽如玉。」對此,他年年提升創新改良鹽雕技術,至今已做出可泡在水裡168小時不融化、遇到攝氏80度也不變形、不出水的技術,並透過彩繪上色並做至少6層防護膜,形成一種琉璃光。

而鹽雕的創作過程則是先發想創意,繼而雕塑、開製模具,經過處理精鹽的幾項過程,與加入少許凝固配方,再高壓注入製作好的特殊不被腐蝕的模具,經過3天後待完全硬化後始拆模具,處理坯體,彩繪並做至少6層防護膜,最後表面會形成琉璃光。

鹽是體內不可獲缺的元素,常被人類用來消毒、殺菌,而鹽加米更是老祖宗們視為趨吉避凶的寶物,現在更被視為有好的磁場,不論任何宗教總是以鹽比喻光明及聖潔。且因為鹽在文化上所具有的特性,讓羅廣維的鹽雕充分展現「文化創意」的本質,讓食用鹽改以文創方式多元呈現,羅廣維最初「鹽雕翠玉白菜」打響知名度,後陸續有12生肖鹽燈的雕刻,亦曾以鹽雕重現圓明園的12獸首金門風獅爺。

聖母抱嬰像 表現純潔神性及美好形象
2016年羅廣維應邀到義大利參展,在波隆納市政廳與其他台灣藝術家一起參與台灣文化藝術月活動,他提出以特殊的鹽雕、炭雕與銅雕等藝術作品15件代表臺灣的藝術品參展,也讓國外看見台灣的軟實力,獲得外媒的報導。

至義大利參展的前一年,羅廣維得知有機會參與梵蒂岡每週年的教宗接見會,便聯想到《聖經》中記載著天上的光、地上的鹽都是極其光明聖潔且重要的,於是開始構思以潔白如玉的鹽雕來創作作品以致贈教宗,感念他牧靈宣講耶穌的道,讓世界得以消弭暴戾之氣。

他醞釀以慈悲愛與和平為主題,運用16.6公斤的高級精鹽鑄造「聖母抱嬰」的聖像,共耗時三個月打造,直到赴梵蒂岡之前,作品都保密未曝光。這件名為「愛與和平」的鹽雕,長寬高為30、27、48 (公分),經過專業包覆技術而不溶損,屬於典藏級。

對於羅廣維以慈悲、愛與和平為主題創作,教宗方濟各讚不絕口,十分感動。走過觀禮台時,每個人僅有10秒鐘的時間跟教宗握手,羅廣維卻擁有十分鐘時間,當時教宗緊握他的手聆聽「聖母抱嬰鹽雕」的意義,之後教宗更為聖母像進行降福的手勢。


龍如意鹽雕 看見台灣藝術軟實力

在西方的藝術創作題材中,聖母、聖嬰及天使一直是非常歡迎的題材,所多藝術創作者經常藉由聖母子或天使的純潔和神性,來盡力表現他心目中至真至善的美好形象,而觀眾在看到這些表現神的光明美好時,也會心生喜悅、崇敬與嚮往。

在天主教歷史上發生過幾次聖母顯靈事件,1965年11月13日是聖母最後一次顯靈,聖母手抱嬰兒到來,正如同聖母所說:「今天將特殊顯現,今天聖母要親吻許多聖物,我親吻這些聖物,藉著我的祝福,我的聖子將要行使奇蹟,把這些聖物分送給其他人吧。」聖母接著說:「我把所有的孩子都放在我的斗蓬之下,這是你們最後一次見到我,但我將永遠和你,還有我的所有孩子們同在。」

羅廣維構思以潔白如玉的鹽雕創作,感念教宗牧靈宣講耶穌的道,讓世界得以消弭暴戾之氣,尤其近年恐怖主義盛行,要化解紛爭只有以「愛」,於是羅廣維藉「聖母抱嬰鹽雕」傳遞愛與和平,希望聖母的純潔和神性,能帶給更多人光明美好的見證。而2017年羅廣維應邀參加德國卡斯魯市舉辦的歐華年會,又製作一件「龍如意」鹽雕作品,給主辦城市典藏,再次讓台灣藝術品在世界發光,也希望能讓更多人看見台灣藝術的軟實力。

2017年9月1日

2017年09月:一粒麥子的啟示 張輝道校長:每天都是最好的一天!(人物專訪)

撰稿/陳佳楓
照片提供/張輝道

30 歲即獲教育部師鐸獎、擔任國小校長,著有5 本書並出過5 張唱片,
作為教育、婚姻、親子議題講座專家的張輝道校長,卻曾在生命的路上迷
途十年,在重度憂鬱的黑暗中將近二年後,靠著神的醫治得勝成為新造的
人,現在他覺得每天都是最好的一天。




看到神的權能 在生命裡動工

五月因撰寫時兆會客室六月封面人物劉牧師的報導,閱讀資料中我發現了台中市崑山國小張輝道校長的故事,在我撰寫《時兆月刊》這幾年,神通常都會為我預備好受訪人物,但是對於這個故事,我需要有一點心理準備,沒想這到一等就從春天來到夏天。八月的第一天,與張校長約在台中東勢的「一粒麥子」,我一直以為這是一間餐館,到達目的地時,才知道這是校長的新居,而「一粒麥子」其來有自。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
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約翰福音12:24

張校長說:「若我們能像那粒麥子,有顆願意的心,讓自己能夠落在地裡,我們就能享受神所賜給我們在生命當中的權能。」他說,信主後才知道,神早就把這樣的命定放在生命當中。而當自己願意去鬆土、栽種、澆灌、看顧之時,就會看到神的權能在生命裡動工,更會發現神能使我們成長是一件很奇妙,很偉大的事。現在的張校長,即便南北往返的見證佈道會造成身體上的疲累,但他和妻子透過禱告,並且意志清楚的覺得:「如果是主的呼召,我們一定要出席,但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讓更多人看見耶穌的名。」

迷途羔羊 追求成就卻陷入困境

以前的張校長是個什麼事都規劃得很完全,並且要求完美的人,但是信主後的他,一切看神的帶領,師母李淑如說:「認識神後的張校長,知道完美不屬神,能夠接受所有環境中的變化或不盡人意的地方,在心境上和以前差很多。」

張校長說:「兒時玩扮家家酒時,最喜歡扮演老師的角色,作文的志願也是當老師,因為家境不優渥,所以選擇念師專是當時許多人的好選擇。」一直未忘懷從小懷抱的熱情,他畢業後20 歲就進到小學裡,和其他老師的帶班方式不同,他喜歡以開放探索的教學方式帶領孩子,因此讓他備受矚目。

在其出版的書介上寫著:張輝道,1968 年生,一個敬畏神的人。1999 年31 歲獲教育部師鐸獎,國小老師十年,國小主任十年,自2008 年起擔任國小校長,預計2018 年2 月退休。著有《校長的真心話》、《遇見神蹟在我家》、《打開天堂學校的密碼》、《老師的天使心》、《幫孩子找到夢想的翅膀》等書。他並且以獨立音樂人的身分發行過5張唱片並與公益團體合作,製作費自行吸收,並將收入所得全數捐出。當時他是台中的名人,到處演講,不管是教育、婚姻、親子議題,他均能侃侃而談,很難想像這樣優秀又亮眼的他,曾在生命的路上迷途十年,在黑暗中將近二年,他說:「當時我在生命裡追逐一種被看見的成就感,那時的熱情好像變成自私、濫情,那些追逐讓我陷入極大困境,再加上母親去世,令我對生命迷惘了。」張校長說。

追求完美 生命卻看不見真理

在32 歲時,母親因長達12 年的躁鬱症與病魔爭戰,選擇上吊自殺,當他把母親抱下來的那一刻,開始對生命產生很大的迷惘,且母親那邊的親戚有幾個都也是以這方式結束生命,從那時開始,他開始深入追求靈性的理解,到台南禪修有二至三年的時間,也研究佛經,甚至跟妻子一起茹素將近三年,希望透過佛法可以找到答案。甚至為了幫助自己,不惜花錢學催眠甚至拿到證照。

張校長說:「可是那些努力讓我更加迷惘,我看不到人活著的最終意義是什麼?死後會去哪裡?我找不到力量可以幫助自己,逐漸把自己逼向絕境。」於是他每天過著人前開朗、人後憂鬱的雙面生活,家庭婚姻也亮起紅燈。

「我的父母從小給我的溫柔、善良、熱情等教育,讓我靠著這些成為所謂的優秀老師,有時候不小心會成為追求完美的人,但那十年,卻無法在生命裡看見真理。他說,罹患重度憂鬱症前會有一段潛伏期,那期間內心很多掙扎與對話,希望尋找出路與方法。

那時39 歲邁入40 歲時的他,正出任台中市一間三十幾班的小學校長,但那二至三年卻是他罹患嚴重憂鬱的時候,最困難時甚至找擔任四十多年乩童的父親收驚,父親用盡一切所能都無法幫他。這將近十年的時間,使他愈迷惘且陷入泥沼中。

接觸福音 卻是跑給上帝追

「找不到力量可以脫離這樣困境與黑暗,那時我已經是個校長,時常要在晨會中對著好幾十個夥伴表現出陽光開朗的一面,常得講一些激勵人心的話語,但回到校長室我卻是躲在角落發抖,有段時間甚至厭食、畏光,那種黑暗帶給心裡的挾制,至今還是很深刻。」當時的他也沒辦法在主臥室睡覺,常躲在三樓的房間,把臉貼在地板和牆的角落,而師母卻也只能陪著他,那時的他吵著離婚,並且講很多不好聽的話,企圖趕走師母。

困境中,他曾多次尋短,在生命最困難的時刻,張校長的姊姊師母傳福音,此後師母便不離不棄跟隨主,先帶著兩個孩子上教會,而張校長也認識了牧師,但開始的前二年,他仍很少到教會,「我知道有個真實的力量,等著我去靠近,但我無法割捨自我,去到一個感覺會規範我的地方,更怕會失去自我。」張校長說。

曾經覺得靠自己的努力什麼都可以辦到,到那時他覺得自己的力量已經不夠,即便如此,他仍然想靠自己掌握住每一個他在乎的人事物,他不想讓任何一個人失望。所以那時候他想尋短或當隱士,希望藉自己消失而維持關係的美好。

當時是抱著那種:已經山窮水盡無前路,想去教會試試看的心態,第一次去是因為過年,大家約著一起去教會,所以只好跟著去,那天抽紅包經句,當時完全沒看過《聖經》的他很驚訝,也很有感觸,他覺得這是神想對他說的話:「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嗎?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以賽亞書43:19)他說:「這段經文好像掉在我眼前,我知道神要在每個人生命中做新事,包括我。但後來的我還是跑給上帝追!」張校長校笑著說。

求死不得 透過禱告接受醫治當時的他不喜歡靠近人群,只有在想死卻死不了時才求助,有幾次到教會禁食禱告,結束後感覺好一點,但過一陣子發現問題還是存在,他記得有次在教會禁食禱告的第三天,教會的同工會以禱告服事他,但那時他還不懂。

2010 年底,有次決心想自殺,在要去看孩子的路上有所掙扎,絕路之時,他回到家裡,在房裡憤怒地對著上帝怒吼,當時師母只能在房外為他禱告。約半小時後喊到喉嚨都沒聲音了,但哭過後的他發現自己的心態轉變為謙卑,他跪下跟
上帝禱告,請耶穌幫助。過了一會兒跪在地上的他,忽然感到一股暖流從頭上進到他的身體,並發出聲音說話,事後他才知道那是禱告。

在那一晚裡, 好像看電影一般,從42 歲一直回溯到孩提時期,腦海裡一幕幕的出現曾經作過不蒙神喜悅的事,每出現一個畫面,聖靈就帶著他用禱告來爭戰;感覺得勝了,就轉為喜悅。就這樣在爭戰禱告與得勝的喜悅中交替前進,過了將近兩個小時。「上帝帶領我透過每個禱告,勝過那些黑暗在我心裡的挾制。那晚,那個房間充滿了我的淚水、汗水、鼻水,我很狼狽,但那一晚卻是我一生中睡得最好的一次,那時我感覺溫暖、安全、彷彿躺臥在天父爸爸的雙臂裡一樣。隔天醒來我的腳步變輕盈了、生命變不一樣了,這真是超過我的智慧及理解。」張校長說那時他心裡很想受洗,一直到2011 年7 月的最後一個星期進到教會他更有決心,他笑說從那天直至今日他都未曾缺席崇拜聚會,但那時的他仍然未受洗。

神的恩典 全家歸主名下

因著神的恩典,他希望能從改變工作環境開始改變生命,於是校長四年任期屆滿,他申請到台中的偏鄉崑山國小擔任校長,那時每天開車40 ~ 50 分鐘的路程中, 他重覆聽著友人送的詩歌CD,每天禱告、時而哭泣,他感覺到上帝帶領著他透過祂的話語感受,並給予他心靈的觸摸,不斷的在這個歷程裡,他感覺到一種新的力量,到崑山國小一年後,他更深刻的經歷了神的力量,於是他就決定跟著祂了。

2013 年初在一個7 天的禁食禱告中,他再次經歷了神,讓他長達七年的手臂神經痛被醫治痊癒了,就像新的手般,在禁食禱告後他決志受洗,就在那年的三月底,他與父親及妻子一起受洗了。

張校長笑說:「妳一定很好奇,我的一雙兒女呢?」其實在他們受洗的前半年,張校長的孩子們等不及,先領浸歸主了。

校長笑說:「後來才聽師母回憶,當時覺得自己是哈拿,她禱告若能生出屬靈的兒子,就獻給神使用吧!並且在生命中最困難時,她只能禱告來支撐一家。師母形容,那時是一隻手往上抓著上帝,一隻手向下拉著我。」沒想到後來本是桌
球小國手的兒子,在高中升大學時放棄國立大學體育系的機會,而選擇長榮大學神學系。

「上帝的拯救是全方位的,我兒子去讀了神學院接受裝備,準備被神所使用。而當時就讀曉明女中音樂班的女兒,受了我的影響也曾經自殘,感謝神讓女兒在一次營會禱告中經歷神的擁抱及醫治而決定受洗,後來女兒成為教會司琴。這一切都要感謝師母對上帝的忠心及我的不離不棄。」

活水澆灌 每天都是最好的一天

後來張校長利用課餘時間就讀神學院,接受完裝備的他,目前在太平靈糧堂擔任實習傳道,跟著牧師服事。他說:「信主後我的眼光似乎被打開。看見人生價值和意義,神滿滿豐盛的恩典就像江河般,每天都讓我感覺到愛和恩典同在。神
是超乎我們想像的,現在我覺得每天都是我生命中最好的一天,今天比昨天更幸福。」

如今他的生命能夠俯伏在上帝面前,他說:「當我們用心澆灌與栽種陪伴,生長還是在乎神,我看到神的能力跟神的恩典在這當中,因此也成為我在教育裡對師生們或所領導的哲理價值觀都帶來很大的不同。」2017 年10 月時兆會客室將繼續分享張輝道校長──這位孩子口中的瓜瓜校長,他如何在教育裡,透過神的愛帶領,幫助每個孩子找到他們的命定。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不可輕忽的青壯年殺手 心因性猝死
每年有逾萬人死於猝死重症。若在運動中,出現「喘、頭暈、心悸、胸悶」等症狀時,就要提高警覺;而若有心律不整,或曾出現心悸症狀者,更要避免過度飲用會造成神經亢奮之提神飲料,以防範心律不整症狀發生,而引發死亡危機。

◎教會成為社區的祝福 新化口埤教會
口埤教會成立初期物資缺乏、信徒窮困,但並未因此失去對上帝的信心,上帝國度的建造工程至如今仍持續擴展。現任第八任李孝忠牧師,期望教會透過八大組織所負責的事工,讓上帝的愛進入生活,使教會成為社區的祝福,照顧上帝所愛的家庭們。

◎《歡迎來住我家》:是負擔,還是特權?
彼此接待,在基督徒身上看起來是那麼自然。然而,在世界上某些地方,「接不接待?」卻是個令人爭論不休的大問題。當我們接待別人時,是視其為負擔,還是特權?而我們接待的這個人,未來能否成為下一個祝福世界的天使,是否就在我們的一念之間呢?

章節目錄

06/健康的信徒──教牧諮商:終身大事婚前輔導不可少
10/時兆會客室──一粒麥子的啟示 張輝道校長:每天都是最好的一天!
16/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20/新聞大耳朵──到底誰說了算?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心靈禮讚──孩子,回來吧!
26/從創世記看卓越特質──重回生命的價值
34/特色教會──教會成為社區的祝福 新化口埤教會
40/穹光影像──《歡迎來住我家》:是負擔,還是特權?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健康醫療──不可輕忽的青壯年殺手 心因性猝死
50/大家說英──打電話的禮節
56/樂活人生──解構人生的陶藝創作
62/樂活人生──幸福手感冰藏甜點 保存袋 ╳ 烤盤
66/紙上讀書會──界線,讓生命自在飛揚!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2017年09月:教會成為社區的祝福 新化口埤教會(特色教會)

撰文、攝影/陳佳楓
照片提供/謝日慧

口埤教會成立初期,物資缺乏、信徒窮困,
但並未因此失去對上帝的信心,上帝國度的建造工程至如今仍持續擴展。
現任第八任李孝忠牧師,他期望教會透過八大組織所負責的事工,
讓上帝的祝福進入生活,
使教會成為社區的祝福,照顧上帝所愛的家庭。




透過八大組織 讓上帝的祝福進入生活

新化口埤教會位於有97 年歷史的口埤實驗小學旁,1953 年新化教會劉華義牧師認為口埤有分設教會的必要,商得澄山教會的同意,劃分一部分信徒至口埤。隨著1983 年口埤國小被改為口「碑」國小,教會也隨之更名。最初「口埤」地名是因當地埤塘多而得名,故為符合地方歷史文化,近三年在地方積極推動正名活動下,又改回「口埤」。1953 年秋天成立的口埤教會,最初由穆萬得先生提供茅屋一間,作為聚會之用,後在1956 年亦由穆萬得先生捐獻一塊土地建堂,隔年11 月完成獻堂並升格為會堂。

口埤教會成立初期,物資缺乏、信徒窮困,但未失去對上帝的信心,不久後就有周全的聚會系統,如崇拜聚會、各式團契及小組、聖歌隊等不下11 個。直至2017 年,聚會人數約有130 人,亦增加有學青團契、家庭禮拜及兒童班等聚會。教會目前分為八大組織,分別負責禮拜、活動、資研、宣教、財務、總務、團膳和關懷事工等。

禮拜事工負責各項聚會之規劃、安排、協調及人員的訓練;活動事工負責社區資源聯繫與網絡建立,並主辦教會及社區活動;資訊宣教事工則負責教會講道、活動成果資料之統整傳輸及文字事工資料的活動記錄、影音資料保存與運用;對內對外的信仰教育規劃及教會所屬之協會關懷事工及參與都由宣教事工負責;財務事工負責教會收支分析內容及募款規劃;總務事工負責教會空間使用規劃、協調、管理與修繕,並負責花草剪修、環境清潔等;團膳事工不但負責各項餐會之餐點預備、參訪及觀光團體餐食,並發展季節性菜單,以利推廣社區特色美食及相關團體膳食選擇;關懷事工則負責探訪與關懷,針對教會內部人員或慕道友,進行定期的家庭禮拜與探訪。

兒童宣教事工 看見教會向外拓展的重要性

現任牧師李孝忠牧師是口埤教會第八任牧師,希望教會透過這八大組織所負責的事工,讓上帝的祝福進入居民生活,也期盼透過口埤事工的經驗和反省,提供台灣鄉村教會社區事工推行的參考。李牧師教會服事之餘也在台南神學院授課,並推行「上帝的宣教」典範的理念和實踐,透過牧範學博士班課程與各地牧者,一起省思、探索教會在台灣的見證和使命的願景和實踐策略。

李牧師在初中時因受同學邀約至三重埔教會打桌球而參加聚會,逐漸進入基督的大家庭。1983 年神學院畢業後,曾受派至花蓮東方教會服事,期間任職幹事參與青年事工,三年的服事經歷,體驗青年人的積極、熱情和理想主義,同時也是基督教花蓮門諾會善牧中心的創辦人。後於高雄鳳山東門教會服事期間體驗與社區一同組織志工隊、巡守隊關懷弱勢族群和營造安全社區。約於2002 年李孝忠牧師帶著過去服事教會的社區宣教經驗,偕同師母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附設神學院接受宣教學的訓練,夫婦倆於2005 年分別獲得博士與碩士的學位,返台後他至台南神學院分享所學並推行「上帝的宣教」神學思潮和實踐。李牧師重視基督教家庭的和樂、溫暖與對長輩的孝道,他說:「不管祂呼召我們到什麼地方,我們一定順服,不會對個人的成就有所戀棧。」

2008 年他受聘至口埤教會服事,李牧師說:「教會初期大部分是西拉雅同親族的親戚組成,過往關係與信仰雖好,但外人不容易打進入這個團體,向外宣教也失去鬥志。」直至1970 年,教會藉展望會引入兒童宣教工作,看見向外拓展重要性,並透過互助社開始關心社區需要。1997 年,教會在政治社會變動中體會身為西拉雅族身分的意義,從音樂、語言等藝術文化層面展開尋根;1999 年,教會在眾志成城中設立西拉雅文化協會,促進各地平埔族人的互動連結,參與平埔族正名運動,讓教會與外界有更多連結。

推動五年計畫 盼教會成為社區祝福

2009 年,教會推動五年計畫,盼望營造教會成為社區的祝福,將上帝的救恩落實在社區之內,真正深入社區族群的需要,如同耶穌基督所行的一樣。於是,教會不久設立西拉雅山城社區合作社,幫助在地居民不再需要為存活賤賣祖產農地,而是接受指導重新復育土地、栽種作物,並由教會志工組成的合作社團隊協助產銷,搭配西拉雅文化生態旅遊行程,讓農民可以專注於工作,好好照顧產業。與教會長執達成共識,以「上帝的宣教」為神學立基推展「成為社區的祝福」五年宣教方案,透過教會所組織的「西拉雅文化協會」、「西拉雅山城合作社」、「口埤關懷據點」等機構與社區連結,共同來回應社區居民的議題,以落實上帝國度具備公義、和平、喜樂內涵的社區共同體。

過去西拉雅族群受漢人強勢文化欺壓,導致語言、文化、認同的流失,所以重建其自尊、自信、身分是教會成立文化協會的使命,目標是促進經濟發展、關懷生態土地。而教會成立社區關懷據點則是希望兒少、老人、弱勢福利照護可以落實。李牧師說,目前教會為社區成立的事工有:陽光真愛青少年關懷協會、台南市益人儲蓄互助社、口埤關懷據點。其中陽光真愛青少年關懷協會的成立,更為許多孩子帶來祝福。

「回家」對一個孩子而言,是多麼平常與溫暖的一件事,但對於某些孩子來說是記憶中模糊的名詞,「非行少年」需要一個遮避風雨的家園,而這個家的組織更要健全,否則縱使照顧青少年有再多的愛心與責任都經不起風雨,就這樣一個願意為孩子付出並一起尋找燦爛陽光的「陽光、真愛青少年關懷協會」因此而生。協會成立,他們在上帝的面前立約,要以上帝的愛來陪伴孩子度過青澀的年華,在神的引導下,他們堅持理念,更願上帝親自帶領他們一起建立這個專屬的家園。其協會服務內容有少年法院安置輔導青少年、社會福利機構安置之青少年、社會中行為偏差的青少年,希望協助青少年心理重建、心理輔導及課業輔導。

社區關懷據點 上帝感動很多人參與

另外,「台南市益人儲蓄互助社」則是一群有共同關係的人,在金錢上互相幫忙的組織,社員有計畫的儲存股金,儲存互助社以合理的利息貸款社員,用來改善生活或促進生產,社員可按自己的經濟能力按期還款,組織不分種族、宗教、政治,以民主的方式由社員選出志願服務的理監事來管理經營社務。將釣魚的方法介紹給社員,讓他們去釣魚,而不是送魚給他們。非營利、非救濟,而是一種福利,其中提出貸款安全互助基金,讓貸款可以講究價值及尊嚴,若社員死亡則貸款隨著消失。另外有人壽儲蓄互助基金,身前身後價值不一樣的股金,社員儲存在互助社的股金,在一定額度內有加倍的價值。

面對高齡化社區,教會推動「口埤社區關懷據點」,除帶長輩們來這裡學習、活動、被照料之外,並組織志工探訪隊,定期尋訪無法出門的長輩與弱勢家庭等,更進一步組成救助行動團隊。針對兒童,教會也透過課輔班幫助社區內隔代教養與鑰匙兒童,讓辛勞的家人不用擔心孩子的功課與安全,可以放心工作。逢年過節,教會也會捐贈一些物資到弱勢家庭。

師母許素芬說:「我只是個牧師娘,是個關懷者,不管老人孩子,有需要幫忙,我都在。」2013 年我們又在新化開設一個據點,讓口埤長大到新化就讀的孩子,能被關懷。我們嘗試關懷訪問困苦弱勢的人,陪讀課輔。我們無法做到的事,上帝會幫忙,上帝會感動很多人一起來參與。經驗多了,信仰更堅定,更勇敢踏出去。看似逆境,但那是上帝訓練我們成為基督精兵的方法,我們要用感恩的態度面對上帝給我們的處境。

照顧上帝所愛 在神的道中享受優美生活

李孝忠牧師認為,口埤的宣教模式已經超越社區,朝向上帝國度的宣教前行。他說,教會不僅成為社區一部分,更是社區的僕人,並作社區守望者,愛上帝所愛的人們、照顧上帝所愛的家庭。當使命清楚,教會付出行動,「信仰不是要我們多做什麼,而是上帝感動教會做什麼。」

李牧師在2009 年提出「讓教會成為社區的祝福」,這也是上帝給教會的任務及使命。以前是以教會為中心,不過現代信仰的價值觀是以上帝國為中心,上帝的疼愛、公義、和平、上帝的旨意,上帝要我們做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

李牧師說:「聽長輩們說,口埤本來是個很繁榮的地方,因早期是農產品集散之地,在四、五十年前,我們巷口的口埤國小外面175 縣道燈火通明,歷史變遷後偏遠化,人口外移,開始有貧窮的問題,教會和社區是一體,教會是社區的一部分,如果社區被掏空,教會也同樣面臨危機。」於是他開始鼓勵大家發展農產品、回鄉農作,再透過合作社銷售維持生活。而合作社也擔任起環境、生態導覽的角色並接待家庭,幫助外地來賓體會深度的西拉雅文化,使得居民開始有自信及自尊。他分享詩篇16 篇6 節:「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

他說,產業是神的賜與,祂的恩賜不僅足夠,更是有餘,因為祂的眷顧是實在的基督徒真正的財富是與神的道同在。在神的道中,我們可享受優美的生命和生活。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不可輕忽的青壯年殺手 心因性猝死
每年有逾萬人死於猝死重症。若在運動中,出現「喘、頭暈、心悸、胸悶」等症狀時,就要提高警覺;而若有心律不整,或曾出現心悸症狀者,更要避免過度飲用會造成神經亢奮之提神飲料,以防範心律不整症狀發生,而引發死亡危機。

◎教會成為社區的祝福 新化口埤教會
口埤教會成立初期物資缺乏、信徒窮困,但並未因此失去對上帝的信心,上帝國度的建造工程至如今仍持續擴展。現任第八任李孝忠牧師,期望教會透過八大組織所負責的事工,讓上帝的愛進入生活,使教會成為社區的祝福,照顧上帝所愛的家庭們。

◎《歡迎來住我家》:是負擔,還是特權?
彼此接待,在基督徒身上看起來是那麼自然。然而,在世界上某些地方,「接不接待?」卻是個令人爭論不休的大問題。當我們接待別人時,是視其為負擔,還是特權?而我們接待的這個人,未來能否成為下一個祝福世界的天使,是否就在我們的一念之間呢?

章節目錄

06/健康的信徒──教牧諮商:終身大事婚前輔導不可少
10/時兆會客室──一粒麥子的啟示 張輝道校長:每天都是最好的一天!
16/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20/新聞大耳朵──到底誰說了算?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心靈禮讚──孩子,回來吧!
26/從創世記看卓越特質──重回生命的價值
34/特色教會──教會成為社區的祝福 新化口埤教會
40/穹光影像──《歡迎來住我家》:是負擔,還是特權?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健康醫療──不可輕忽的青壯年殺手 心因性猝死
50/大家說英──打電話的禮節
56/樂活人生──解構人生的陶藝創作
62/樂活人生──幸福手感冰藏甜點 保存袋 ╳ 烤盤
66/紙上讀書會──界線,讓生命自在飛揚!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2017年8月1日

2017年8月:12 項事工 傳遞上帝的真理 復臨高雄建山教會(特色教會)

撰稿、攝影/陳佳楓
照片提供/杜期里

杜期里牧師20年前回到家鄉建山部落服事,
在上帝的作為下,建山教會蓋了新堂,
也因杜牧師受聖靈感動,開啟教會12項社服工作,
讓教會成為社區與信仰的橋樑,
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福音,進而營造社區教會家庭祥和美景。





集中資源 教會成為社服及宣教橋樑

近兩年在《時兆月刊》撰寫了將近15 間復臨教會的報導,不自覺已在臉書形成一個網絡,這次預計拜訪高雄建山教會的前兩天,在臉書上看到今年1 月特色教會報導的陳綱澤教士,他所分享的建山教會的英文夏令營活動照片,也替此次採訪進行了暖身。拜訪杜期里牧師這一天,才意外發現,原來2016 年10 月報導的賽嘉教會杜睿譯教士及2015 年10 月採訪的「茂林紫蝶得日樂嘎福音堂」陳志偉牧師,也都是建山部落長大的孩子。

和杜牧師見面這一天,建山教會剛結束一年一度的「品格英文夏令營」,杜牧師分享,英文夏令營除了聘請國外講師,到台灣來帶小朋友進行夏令營,也有來自美國的家庭,他笑說:「美國家庭的孩子因為長得跟台灣人不一樣,讓建山部落的小朋友感到好奇,因而更想親近,使得學習效果更佳。」

這一天早上才剛結束聚會,下午又有一場兒童聚會及一場分享會,在建山教會停留一個下午的我,發現人潮不斷,便詢問杜牧師,他說建山教會每天幾乎都有二至三場的聚會,一年下來少說也有上千場。常來參加聚會的大概有上百人,年齡層很平均,從嬰幼兒到老年皆有。很難想像一路上住民稀疏散布的建山部落,從哪裡跑出這麼多聚會的教友?杜牧師是如何把資源集中在教會,讓居民們常到教會呢?

打開心房 成為僕人榮耀上帝

杜期里牧師在建山部落出生長大,自小就是復臨教會的教友,但他們那個年代的小學,週六都必須上課,但週六卻是安息天,在宗教原則與學校規定衝突下,求學過程他與一些教友們都感受到壓迫;再加上來自貧困家庭引起的自卑感,而當時老師都是來自中國的退伍軍人,授課腔調使他學習困難,所以國小一直被留級。畢業後大哥鼓勵他到教會學校讀書,在傳道人的協助下,他來到三育讀書,期間因程度跟不上感覺很辛苦,一直到遇見一個女老師擁抱他,他才覺得心被打開,從此之後用心讀書、努力工作。他說,胡老師影響自己人生很大,除了在信仰方面,求學過程中也幫助他,甚至當兵時期也去探望並照顧他。

立志要傳道的他,在南投三育基督學院畢業前,向幼保科的學妹求婚,亦鼓勵她讀神學,兩人婚後一起為教會服事,他曾到埔里傳道一年半,之後經歷了台中、雙崎、豐原教會的服事,皆協助教會建立教堂,也同時兼任青年部幹事的工作。20 年前回到建山部落,當時許多同工屆臨退休,他又被指示協助建山蓋教堂,他說,感謝上帝的恩典,5 年內完成募款及蓋教堂的事工,承蒙教會自家弟兄姊妹們協助,這看起來要3 至4 千萬元的建築物,只花了1 千多萬就完成,經費還有餘額。後來又在全體會友努力神所賞賜下,籌募1 千萬元蓋了現今500 坪的PU 球場,以利籃球團佈道。

12 項事工 社區與教會互為夥伴

12 年前因為父親節和母親節的活動,看到親子團聚擁抱的畫面,杜牧師被聖靈感動,於是動念投入老年服務,但很多人卻覺得老年人已經接近生命的尾端,應推動兒童服務,但杜牧師卻認為兩者一樣重要,認為應把老年人當作自己的父母照顧,如十誡裡的第五誡所說:「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埃及記〉20 章12 節)」當時臺安基金會甫成立,受到執行長鼓勵及政府單位的支援,建山教會於12 年前推動老年服務,從那開始又陸續推動了共12 項社服事工,從嬰兒、兒童、青少年、婦女、壯年、老年……都有相關服事。

杜牧師說,像老人照顧服務有音樂療法、活化機能運動課程,也帶長者出去欣賞大自然、參加運動大會、健康舞比賽等;婦女成長班之前曾開辦口述歷史課程,因為布農族是個以男人為主的民族,使得很多婦女長期壓抑,藉由口述歷史,讓她們有管道能抒發情緒;青少年設有青少年培育扶植成長班及青年文化成長班,讓孩子們下課來到教會,在教會享用晚餐並接受課程輔導,一直到晚上八點才回家。「許多文化成長班的孩子長大後,又回到教會服事,這樣的傳承更有意義。」杜牧師說,就這樣一年增加一項業務,目前教會除了一般教會所執行的事工,還有壯年神學學分班、健康農特產管理與行銷課程、發放物資及關懷服務、急難救助、大專生工讀訓練及就業服務、部落食堂送餐服務、才藝班、直笛班、籃球佈道團。

因為教會多年來從事社會服務,對相關資源較為了解,所以杜牧師除了擔任堂主任外,也另兼了台灣區會社會服務部的兩個部門,一個是社會服務部,一個是「ASI 信徒從業人員」,建構社區及宣教的橋樑,希望彼此互為夥伴,並打開福音之門,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信仰,進而營造社區教會家庭祥和。在擔任堂主任之餘,杜牧師也到各教會及區會提倡,如何讓教會結合政府資源進行社會服務的事工。


新起點推動 透過生活實踐促進健康

會及活動,除此之外,教會裡還有麵包廠及健康麵包供應站,專門製做全麥健康麵包,許多人聚會完就購買回去享用,一開始大家都覺得口感很硬,但後來發現這種麵包既健康又飽足。這些構想都是來自於復臨教會及臺安醫院的新起點(NEW START)的推動,透過新起點的推動,目前已有超過173 所醫院、306 個診所及30 多間的健康中心,共同推動國際性的「自然健康預防醫學」,目的是教導民眾全人健康。杜牧師說,當初接觸臺安醫院的醫生推廣健康飲食時,他很不以為意,因為自己出身於狩獵的民族,怎麼可能不吃肉,但受到醫生的感召,
他把這件事放心裡,直到他身體健康出問題,才開始感受到新起點運動健康生活的用意,以正確生活型態促進健康的模式,結合醫學、營養、運動、心理、信仰等專業知識,透過專業的團隊指導,團體的生活實踐,進而改善健康。杜牧師分享,從信仰的角度來看,《聖經》裡早有記載,上帝原本只允許人類吃蔬果、五穀等健康食物,當時人類的平均壽命近千歲,但人類自作聰明開始吃肉,平均壽命銳減到七、八十歲左右。後來遇上洪水大劫,蔬食不夠吃,上帝允許人類可以吃潔淨的肉,但不分蹄之豬肉及無刺、無鱗的魚類等屬於不潔淨肉,仍不能吃。

「回家鄉服務並不容易,不論推動什麼,總是有人有意見,尤其要布農族不吃肉,是更大的挑戰!」杜牧師說。後來獲第12 屆原曙獎的促進原住民社會發展有功團體暨人士以及高雄縣績優表揚,就是教會主張「四無」生活,除了無肉,還有無菸、無檳榔、無酒啊!因此建山教會現除了指導教友健康烹調、飲食、養生麵包外,杜牧師與弟兄姊妹一起推廣無毒農作,這5 年來技術進步很多,許多農作物無毒又有好品質,如芒果、芋頭、生薑、梅子,都是一箱箱直接賣出,而不從中抽取佣金,因此居民的收入也跟著增加。在臺安基金會的協助下,他們也跟著到高雄世貿中心推展農產品,教友們對於能到市區接觸人群感到很開心。

能如此積極推廣,是因為有感於村裡有一半的人在外工作,荒廢土地,杜牧師希望遊子能回來工作,所以必須讓大家相信,在村裡可以過得比都市還要好,如今已有少數年輕人留在部落,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回流,一起為部落打拚。

上帝帶領 讓更多人接受福音

他笑說:「小時候為了安息天,加上家庭的困難,讓他不管身心靈都不健康,一提到復臨教會就感到難過,有人甚至覺得這教會是不配合週日聚會、不吃豬肉的,感謝神的恩典,現在政府資助我們推動社會服務,在我有機會受獎時,他們還在許多人面前宣布我來自於復臨教會,這都是因上帝帶領,並改變了這一切。」

近年來因為教會的事工推廣,有一些學校邀請教會及杜牧師講授親子教育、健康衛生教育、生命教育及母語教學等。有次到寶來國中高中講課時,他請替代役青年人幫忙管理班級秩序,後來跟著聽課的替代役感到很有興趣,也跟著到教會來聚會,青年人說這是他從來沒想過的人生方向。

教會不屬於任何人,是上帝的教會,上帝設立教會目的是為了要照顧人群,所以任何事工都是為了讓人接觸福音。就像建山教會曾經辦英文營隊,有別於一般教學法,他安排具挑戰性的活動,還到深山露營,晚上把草地弄平就睡覺、帶學員抓虎頭蜂,這些來自都市的孩子,都被蚊子叮又曬黑,父母們很不高興,但孩子們回去後卻一直跟父母要求要回來建山教會,杜牧師說:「因為孩子喜歡挑戰。」

另有一次教會到埔里辦理營隊,其中有個高二的學生來參加後,深受影響而到三育基督學院就讀,那就是復臨高雄教會的周震魯牧師。周牧師是第一代基督徒,也是《時兆月刊》曾經採訪過的對象,聽聞這往事讓我心中感到非常驚喜,周牧師在成長過程中,因參加活動、閱讀刊物而遇見福音,加深了他的信心,也強化了他的見證,最後成為僕人榮耀上帝。

杜牧師說:「不管從事任何事工,服務只是過程,我們服務人,就是為了幫助他認識上帝,進而歸入主名。」他說,就如此次的採訪過程中,他才發現月刊原來有幾位專業的特約記者協助文字佈道,而時兆出版社的同工有些原本不是基督徒,因受感召而成為基督徒,這就是我們樂見的:打開教會的門,讓更多人進來,接受福音。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HER2陽性乳癌易轉移! 
隨著藥物精進,治療乳癌的標靶藥物已至第三代,也就是標靶化療二合一藥物,此為醫界第一個乳癌的抗體藥物複合體,因治療成效顯著,國際治療指引已將其列為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復發後的建議用藥之一。

◎12項事工傳遞上帝的真理 復臨高雄建山教會
很難想像一路上居民稀疏散布的建山部落,從哪裡跑出這麼多聚會的教友?又是如何把資源集中在教會,讓居民們常到教會呢?杜牧師說:「不管從事任何的事工,服務只是過程,我們服務人,就是為了幫助他認識上帝,進而歸入主名。」教會扮演社區及宣教的橋樑,希望彼此互為夥伴,打開福音之門,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信仰。

◎《兒子的完美告別》:陪著他們練習說再見
當人們遇到絕境時,上帝通常不會提供解釋或答案,而是親自與他們同在;生活中,我們也的確看見,當人們身處憂傷,最不需要的就是《聖經》釋義和系統神學。此時,無聲的同在,比缺乏行動的言語更重要。

章節目錄


06/健康的信徒──教牧諮商:戀愛交友自在沒煩惱
10/時兆會客室──向上攀升的豐盛生命 方勇升在順服中得恩賜
16/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20/新聞大耳朵──永無傷悲的天地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心靈禮讚──耶穌哭了
26/從創世記看卓越特質──在挖井中經歷祝福
32/特色教會──12項事工傳遞上帝的真理 復臨高雄建山教會
38/穹光影像──《兒子的完美告別》:陪著他們練習說再見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健康醫療──HER2陽性乳癌易轉移! 標靶化療雙效
48/大家說英──旅遊:交通工具
54/樂活人生──身障不設限 蕎藝思原創展現豐沛生命力
60/樂活人生──德式教養練習
66/紙上讀書會──為孩子的獨立做準備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2017年7月1日

2017年07月:豐盛的應許 劉良義做上帝喜樂的事(人物專訪)

撰稿、攝影/陳佳楓
圖片提供/Jane

成立教會從來不是預料中的事,從公司負責人變身帶職牧師
也是出乎意料,但一切都在上帝的巧妙安排下聚合,他說:
我是個倚靠上帝的人,緊緊抓住上帝並提醒自己做合乎上帝心意的事。




雲林斗六鄉間小路上的福氣教會,在劉良義牧師的帶領及同工的配搭下,從租借餐廳舉行崇拜聚會,到2007 年開放自家工廠的地下室當作教會,又在短短九個月,人數突破百人,開始進行購地建堂計畫,後於2009 年1 月正式獻堂。

福氣教會在2017 年4 月成立已十年,短短的十年,就曾為八百多人受洗,每週的崇拜聚會也約有近六百教友參與,每次聚會都像舉辦慶典的福氣教會劉良義牧師說:「很多人覺得雲林是窮困的農業地區,民眾多半以務農為主,被稱為福音硬土的雲林,偶像崇拜興盛,但他始終相信,福音是神的大能能救一切相信的人,很多人都需要福音,只要勇敢去傳。」

因此很多人來到斗六福氣教會後,生命被神改變,這些人包括:虔誠基督徒、曾經迷失的羊兒、慕道友,甚至很多失業、憂鬱症、躁鬱症、家庭關係不佳、婚姻破碎或罹患癌症的人,生命都因此被翻轉,不論各行各業,教會都幫助教友接受裝備後成為「尊榮尊貴的門徒」。


人的盡頭 是上帝的起頭

成立教會從來不是預料中的事,劉良義從公司負責人變身為帶職牧師也是出乎意料,但一切都在上帝的巧妙安排下無縫接軌。出生於雲林大埤這個小農村,家中共有五個兄弟姊妹,劉良義排行老么,父親在他三歲時去世,母親一手將他們扶養長大。小時候生活困苦,家裡有病人,使得情況更雪上加霜,當時大哥大姊的病都醫不好,甚至還拜偶像問神,但劉牧師說:「人的盡頭就是上帝的起頭」,當時阿姨把福音傳給媽媽,接觸教會的媽媽信上帝後,家庭也逐漸獲得改善。

劉良義在11 歲受洗歸入主的名下,年幼的他雖然似懂非懂,但從小到大他有一個信念就是「我是上帝的孩子,上帝是真實的存在,無庸置疑」,這是根深蒂固、永遠不變的。他認為,我們在生活當中,要常發現問題、產生疑問、進而設法解決,從這個過程中獲得成長。所以遇到問題不懂,他就會請教別人,問不到答案時,總會在《聖經》裡找到答案,他說:「《聖經》包羅萬象,不管是生活或經商所遭遇的問題都可以在裡面找到解答。」

因家裡的兄弟姊妹都從商,所以劉良義也受影響,經商做起生意來。小時候曾住過雲林虎尾,後來搬到斗南,到斗六成立公司,他所經營的久泰精業,主要供應鋼線網建材給南科七八成廠商,後來又在斗六圓環購入一間國際精品飯店。經常出國洽公的他,會利用時間到國外的教會聚會,這些年看過不少教會,沒想到這些經歷有一天能派上用場。


上帝的祝福 是不變的應許

從十多年前組成11 人小組聚會, 直至2007 年利用自家工廠地下室做為聚會場所,後購買占地1300 多坪的土地,現教會已為八百多人受洗。儘管劉良義牧師對於這十年來輕描淡寫、聽似過程容易,但在教會起步之時,他經營的公司也曾經歷危機。尤其在2008年,久泰精業曾經歷兩個月沒有任何的訂單,面對迎面而來的經濟危機,劉良義說:「當時在沒有訂單狀況後,卻發生國際鋼鐵大漲,所以之前若接下訂單反而得不償失。然而卻在鋼價上漲後,公司訂單開始源源而來,之後鋼價又下跌,反讓公司獲得一大筆盈餘。」這讓他經歷到上帝的祝福是不變的應許。

他說:「雖然敬畏、順服、遵守神的命令,但在試煉來臨時都是不容易的,只要堅信我們是神的兒女,是能夠經歷神的供應和應許的,而且深信一切的風險、陷阱,上帝都會為他們挪開。除了堅信上帝,他認為也需有正確的經營理念,10年前當他買下斗六圓環的觀光飯店時,他就提醒員工不要將主要營運放在特定的國籍遊客,因為觀光政策一旦改變了,就很可能會導致經營危機。

劉牧師說:「不是信上帝就一定天色常藍,如果一個人沒有經歷問題,是不會成長的,在某些時候,災難反而是神的祝福。因為每一次困境來臨時,背後都帶著一塊黃金,信心並不是與生俱來,而是不斷地操練與學習而成,有些問題的出現是促使我們成長,所以不能只挑好的部分,不好的反而是來建造我們的生命,當克服了這些,信心將愈來愈增長。」

斗六福氣教會後來購置現址並獻堂,當時高雄福氣教會的楊錫儒牧師覺得教會應有個帶領者,勸說劉良義按立為牧師,但當時他覺得自己到了該退休的年紀,萬般考量後,他希望透過禱告獲得上帝的回應,也希望能聽取教友們的意見。突然有天,他領受到上帝說:「若有人想要這個位份,求都求不到;但如果是我選定的,跑也跑不掉。」他震撼了一下,把感動放在心裡。後來,終於在楊牧師的鼓勵及教友的支持下,於2009 年獻堂之時,由夏忠堅牧師所帶領的按立團按立為長老(牧師)。

倚靠上帝 行合乎神心意的事

叱吒商場的他覺得管理的道理不外乎就是創造好的商品,讓客人感到滿意,但他說:「跟別人不同的是,我是個倚靠上帝的人,做事合乎上帝的心意,不做上帝不喜悅的事,時時抓緊上帝,神就會給我們祝福。而教會的管理也有很多相通之處。雖然我擁有很多社會歷練,對管理比較有敏感度,但無論如何,上帝才是主角,離開了祂什麼都不能做。」角色轉變為帶職牧師的他說:「傳福音是一種關係佈道,一個人一旦信主,就會想把福音傳給他所重視的人。」他希望這種關係與關係的連結,能帶給更多人祝福。

但在教會,他不是個指揮者,而是帶領者,他帶著同工們去做,有什麼問題,大家一起討論、提出意見,修正到沒意見時,達成共識後才開始進行。他認為,傳福音不單是牧師一個人的責任,而是大家的責任,他說:「假設一個人能傳福音給五個人,十個人傳給五十個人……,對我而言,我的廠商、客戶、親友都可以是傳福音的對象,而當一個人信主,會帶著親朋好友進來教會,可以想像這樣的關係佈道有多強大!」他說,根據韓國教會統計,一個剛受洗的慕道友,背後有50 至70 位的關係人,常常是一人信主,後來媽媽、爸爸、兄弟姊妹全家都信主。我們若有這樣的生命,才能影響人信主,撒種傳福音才得以豐收。

歸入主名 追求永生的盼望

劉牧師也分享他的奶奶在96 歲受洗,歸入主名,他才感到安心,而奶奶在高齡104 歲安息主懷,所以他鼓勵慕道友及親友們早日信主,並說:「我們要追求的是永生的盼望。」對於慕道友心裡存有許多疑問,他回應:「有些人信上帝10 年、20 年甚至30 年,也不能說自己全都懂。何況我們要以人有限的智慧,去了解無限全能與智慧的神呢?雖然我們無法全懂,但認識上帝是確實需要的,祂是創造宇宙萬物、掌管人類的神,祂也是祝福的源頭,祂有赦罪的權柄,更有讓人得救與永生的盼望。」這十年來,教會已為八百多人受洗,其中有很多特別的例子,也聽過許多見證,劉牧師分享:「有時猜想,這個人來教會有可能會受洗,但卻沒有。但也遇過有個行動不便、身體不好的老師,一來教會就清楚表明不會受洗,但參加八週的課程,在第三週時就報名要受洗,之後便得醫治,在牧師及同工的建議協助下,財務問題也獲得解決。」

有次他遇到一位婦人,因看到福氣教會發放的刊物,進而來到教會,之後曾經參拜很多宗教、混過黑道的丈夫也跟著來;某次聚會時,丈夫突然舉手表示想接受洗禮,在經過協談後受洗。後來全家人都成為基督徒,夫妻也從分居狀態變成合好。這十年來在教會發生的一切神蹟奇事,也讓他看見上帝豐盛的應許與祝福,這每一個為榮耀上帝而來的祈求,祂都豐豐富富的賜予。

服事上帝 保持好心情

斗六福氣教會的網站資料非常的豐富,除了教材、崇拜聚會影音分享、見證者的影音分享等,也不定時更新最新消息。劉牧師鼓勵大家讀經,每人每天一章,分享信息者在七章裡要找一個題目做分享,或從中尋找一個講章來作為講道的內容,講章發表完後,再撰寫一個通用教材分給各小組再分享、複習一遍。而目前福氣教會除了劉牧師,還有4 位傳道人,包括兒主傳道、青年牧區傳道以及兩位也是帶職傳道分別為林醫師及女兒Jane。

聽劉牧師談話很有信心,不只是他個人散發出來的信心,同時也會激勵別人帶來振奮的力量。問起他怎麼保持這麼充沛的體力,他說:「沒有特別做什麼例行性
運動及保養,只要服事上帝,就可保持好心情!」在他身上,我看見了為主活出光與鹽的美好生命。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夏天路跑不傷「心」!
在氣溫動輒超過30度的夏天裡跑步,運動時大量流汗,容易造成脫水,若不及時補充電解質,恐導致低血鈉;此外,天氣熱和運動時脫水也都會促使心跳變快,心臟的負擔增加,導致心肌梗塞的風險便會隨之提高,嚴重甚至可能猝死,喜愛路跑的人需注意哪些才能快樂跑出「強心臟」?

◎結實纍纍獻恩典 台南葡萄園教會
在經商失利後絕處逢生的林義壽,順服主的召喚,決定一生為主所用。回到神學院接受裝備後的他,創立了台南葡萄園教會,12年來從零到擁有三間分堂,他們不求教會人數快速增長,而是希望每個教友都有健康的身心靈,與主建立美好的關係,得著聖靈的能力傳福音,共同完成耶穌所吩咐的大使命

◎德式教養練習
你的小孩是否也有一點調皮好動?也許你的心靈成長就是邀請你從這裡開始。別辜負了小孩給我們的功課,不要急著改變他們,試著從自我認識開始,學習用接納不完美的態度反觀自己和孩子,反而可以用另一種眼光看待,引領他們發揮最適切的生命獨特性與光彩。

章節目錄


06/健康的信徒──教牧諮商:如何成為快樂富足的長者
10/時兆會客室──豐盛的應許 劉良義做上帝喜悅的事
16/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20/新聞大耳朵──改過的機會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心靈禮讚──我必應允你
26/從創世記看卓越特質──信心行動前的5個關鍵
32/特色教會──結實纍纍獻恩典 台南葡萄園教會
38/穹光影像──《我和我的冠軍女兒》: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健康醫療──夏天路跑不傷「心」!
48/大家說英──嗜好與興趣
54/樂活人生──德式教養練習
60/樂活人生──夢想合作的實踐者
66/紙上讀書會──語言的力量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