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日

2016年12月:70年老店結出福音果子 李文雄心中一棵永活的樹 (人物專訪)

人人皆知的府城知名老店「莉莉水果店」,因為大姊莉莉而得名。水果店的第三任老闆李文雄笑說:「我家是一人信主,全家信主。」一家人因莉莉受洗為基督徒,而陸續受洗歸入主名下。基於這份深切的愛與信仰,李文雄致力於鄉土文化的保存與推動,他期望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棵永活的樹,並讓70 年老店的福音果子結實纍纍。

撰稿、攝影/陳佳楓
照片提供/李文雄




台南市府前路上有一家在地知名度高、也是旅人遊台南的必訪景點「莉莉水果店」,現打果汁、各式誘人冰品、水果切盤也是打包票的新鮮香甜,尤其每年的中秋節,代客包辦送禮和寄送服務的麻豆文旦、白柚,亦是莉莉的特色之一。創立於1947 年,至今將近70 年歷史,直到去年,因台灣教會公報社方嵐亭社長邀約,讓這家老店老闆李文雄的巧思變成2016 年的月曆及桌曆,才知原來「莉莉水果店」老闆李文雄是個虔誠的基督徒,致力於文史推廣。他表面是個商人,私下卻是個兼具感性與知性的文化人。

莉莉水果店創始人是李文雄的父親李澤先生,日治時期父親在府前路南門市場內經營蔬果攤,戰後民國35 年,召集同業成立南台物產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為台灣青果株式會社台南支店,為創會董事。因採購方便,遂於府前路住家開設水果店兼擺麵攤經營,當時李文雄的大姊李基密在美軍俱樂部服務,美軍常以小名「莉莉」作為暱稱,於是父親將之命名為「莉莉水果店」。

一人信主 全家歸主名下

和水果店淵源頗深的大姊莉莉,現居美國,1950 年畢業於家齊女中,在美軍俱樂部的合作社服務。某天朋友剛好要去教會,邀約她同行,這是她第一次到教會,當時聽到貝光臨牧師講道卻流淚不止,直到1960 年神召會成立,莉莉與朋友成為第一批受洗的教友。現年82 歲的莉莉,因嫁給德裔美籍丈夫而定居美國,同樣現居美國的貝牧師偶爾拜訪姊姊,莉莉仍舊常受聖靈感動而淚流不止。

李文雄說:「有人說,一人信主,全家得救。我家則是一人信主,全家信主。」隨著大姊莉莉於1960 年受洗歸於主名下,四哥李光昭也在1961 受洗,曾任高階主管的他一直到49 歲又去讀神學院,從台中神學院擔任傳道,2015 年輾轉來到屏東神召會擔任牧師,目前三個孩子也都從事傳道工作。

家中第三位受洗的是母親,因為三哥去世後,心情不佳的母親開始到教會,進而成為一位很虔誠的基督徒,再忙也要到教會,李文雄形容母親是個歡喜做甘願受,樂於奉獻的人。至今還有一些80 多歲的老年人會到莉莉水果店坐上老半天,這些長輩憶起李媽媽經營月結包飯生意之時,都說她是個疼惜出外人的人,營業13 年不曾休假,就怕客人沒飯吃。

排行老五的李文雄在1962 年由鮑牧師受洗,是家中第四位基督徒。之後家人陸續受洗,家中第七位受洗的是父親,因臉上長瘤透過母親的禱告逐漸好轉,因而受洗,最後連大哥也受洗歸入主名。

牽手上教會 深受母親影響

後來哥哥在台南左鎮區澄山村買了地,當時母親近60 歲到澄山隱居靈修,要走20 幾分鐘才能遇見第一戶人家,常問起她一個人住怎麼不害怕,她說:「因為上帝最大,其他的都不算什麼。」每次牧師找李媽媽去拜訪村民,媽媽都帶著自產的雞蛋送人。每星期李家兄弟要上山時,李媽媽就會交待他們買鮮花到教會,她認為教會放的塑膠花沒有生命力,要放鮮花。李文雄說,大家都稱母親為「感謝主的歐巴桑」,因為無論何時何地她都會說「感謝主」,他笑說:「就連跌
倒,也感謝主。」

在莉莉水果店65 週年時,寫了一首歌送給母親〈母親我永遠愛著您〉,李文雄說這是一首永遠無法唱完的歌,因為每唱必哭。一直到母親節當天聚會,他才唱完這首歌。他猶記得國中一年級時,母親牽他的手去教會,直至母親將近90 歲時還會假裝自己看不懂,叫他幫忙讀《聖經》,他知道母親其實是故意找機會讓他讀《聖經》。

因愛與信仰 莉莉超越府城老店格局

當年由於父親李澤先生常在南台的批發市場,店務大都由李媽媽及兒女們共同照料,李文雄的大哥李悉木退伍成家後接管店務,約30 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92 年大哥身體健康出狀況,後由原本從事水果批發的李文雄回來接手,他說:「雖然這是小生意,但卻是我們一家人的發源地,所以選擇回來接手。」

在李文雄接手後不久,某日有一位穿著得體的老太太,一直催促著他們打果汁,說她站在水果店前很不好意思,他們聽了這話很難過,心想,「為什麼站在水果店前會讓她覺得丟臉呢?」數日無法入眠後,他開始計畫讓水果與文化結合,於是在1999 年發行莉莉水果有約月刊(摺頁月刊),他透過採訪認識更多果農及農業單位,親自攝影、編撰月刊,每一期都有水果的深入介紹、老照片的故事、地方文史的看見與分享、台灣俗語、府城藝文活動等、《聖經》經文分享等。本著回饋鄉親的熱忱,每期印行2 千份供民眾免費索閱,因獲得熱烈迴響,發行量增加至4 千份。

發行至36 期時,因店務忙碌,女兒心繫教會無法幫忙,曾一度停刊又復刊,至今已發行70 多期。猶如前台南市文化局長、成大歷史美術史系蕭瓊瑞教授所說:「……貫穿其中的,不只是一斤多少錢或一盤多少錢的水果,而是對人、土地、上帝……深切的愛與信仰。基於這份深切的愛與信仰,「莉莉水果店」超越了府城老店的格局,成了鄉土文化的代言人與推動者。

上帝恩賜  得天獨厚的水果王國

李文雄特別讀了一段蕭瓊瑞教授在《桃李春風福安坑》65 週年紀慶的序文:「豐美的水果稱不上文化,只是會賣水果也稱不上文化,文化顯然是一種對自我有意識的覺醒與再造。」他說:「水果是上帝的恩賜,而台灣是全世界得天獨厚的水果王國。」

所以他以〈啟示錄〉中提到生命樹有12 樣果子為出發。而〈加拉太書〉也說,聖靈所結的果子代表「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9 種,再增加上帝形像「公義、真理及聖潔」等3 種美德,對應成12 樣果子,分別是葡萄(仁愛)、哈密瓜(喜樂)、西瓜(和平)、椰子(忍耐)、木瓜(恩慈)、蘋果(良善)、芭樂(信實)、香蕉(溫柔)、橘子(節制)、橄欖(公義)、無花果(真理)及石榴(聖潔)。《台灣教會公報社》社長方嵐亭說,李文雄為虔誠教友,因長年種水果、賣水果,悟出水果大道理,於是促成「生命果子」的桌曆及月曆,成功的讓信仰與水果結合,藉此分享輕鬆而生活化的信仰。

信仰結合生活  以淺白話語種下聖靈種子

一直思考如何把信仰結合生活,李文雄除自創月刊,每期以在地文史、介紹水果外,也以「當聖靈遇上台灣水果」闡述《聖經》,用淺白的話,種下信仰種子。在教授友人的協助下,設有「莉莉水果有約」網站,收錄有莉莉水果店的現在、過去與未來,水果與果樹的介紹、府城的故事、府城風景、《莉莉水果月刊》、老照片、府城消失的建築物、老樹專輯,李文雄親手繪製的名信片、65 週年紀念專刊,還有李文雄撰寫的《老芒果樹與李豆干》電子版故事書,目前教育局在各中學圖書館內都有《老芒果樹與李豆干》一書。

有些學校的新生訓練也邀請李文雄擔任講師,講述在地文化的課程,李文雄認為樹的保育應從小教育,否則孩子們不了解對樹木的感情。「上帝第三日就創造了果樹與植物,先有植物才有動物,如果沒有果樹,動物也無法生存,對上帝的安排,人類應有感謝的心,不要破壞上帝的律法,也不要只是拼命開墾,而把大自然毀了。」《老芒果樹與李豆干》就是在這樣的理念下編撰而成,書裡敘述李豆干與從小陪伴自己的老芒果樹之間的故事,生動的描寫芒果的滋味,以及樹木的功能。李文雄在書序中寫著,樹是奇妙的,提供人類許多生活必需品,所以我們要心存感謝。他說,台灣是個富產水果的寶島,果農栽種技術優異,但台灣卻也充滿風災,但果農們卻很謙卑,不敢和大自然作對,不會怨天怨地,就因為他們心存感激,對於土地存有深厚的感情。

保有聖靈感動 種一棵永活的樹

從小生長在台南的他,在孔廟老樹下嬉戲成長,眼見老榕樹罹病身亡,感慨良多。他說:「或許,再也沒有一種物種可以像樹一樣,讓人想念、讓人擁抱、讓人愛。也沒有一種物種可以像樹一樣,如此親密和人生活在一起,卻沒有一句怨言!是不是在你心中也有一棵永活的樹呢?」

因為愛生態護老樹的心態,他在數年前號召成立老樹促進會,獲得台南市社區大學響應,號召更多人一同關心老樹。於是促成台南市每年9 29 日的老樹節,盼大家共同述說老樹的故事,關懷生活四周的大自然,也希望能將老樹節的理念擴展至全球。

上帝的創造   生命來自祂的美好計畫

為了懷念老樹他拿起畫筆,向郵局買了數千張明信片,有空時就在明信片上作畫送人,每張明信片都是獨一無二的創作。有客人訂白柚,他便在裡面附上一張親手繪製的明信片,並附上「將柚子皮曬乾,可作為天然的蚊香」的貼心小語。在水果店裡也可拿到他親手繪製的明信片,其中一張以葡萄作畫的明信片是引用〈約翰福音〉15 4 節:「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

最後他說:「因為每個人都是上帝獨一無二的創造,上帝在我們生命中也都有美好的旨意和計畫,上帝所造的東西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一枝柑橘的枝葉上有兩顆果子,它的甜度和長相也不一樣,而每個人的選擇不一樣,生命不一樣,但都有他們在世界上的功能與作用。」所以我們必須更加看重自己的恩賜,成為上帝手中的器皿,祝福周圍的人,也成為鄰舍的光和鹽。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教牧諮商 牧家也有本難念的經」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不僅發生在一般家庭,其實牧者家庭也亦同,牧者同樣會面臨夫妻感情失和、教養子女的種種問題,只不過牧者礙於神職身分與教友高度神聖化的眼光,通常不太願意坦誠或是接受專業的輔導;然而,問題如果不能有效處理,事態只會越演越烈!

◎為「核」憂心!把關核災食品安全
台灣政府有意開放日本核災食品進口,許多團體鬧得沸沸揚揚,原本預計在短短3天要舉辦10場「日本食品輸臺公聽會」,都因遭到反對衝突收場。毒物科專家認為,整起事件應該回歸到「健康風險評估」,呼籲政府可考慮派官員實地去福島與核災4縣,親自採樣抽檢,為民眾健康把關。

◎《我就要你好好的》:好好活著?好好死去?
當我們的面前站著一個真實為病所苦、受盡長期折磨的患者,我們又會如何應對呢?當對方虛弱憔悴地要求「有尊嚴的死亡」,我們又如何能冷靜以理回應呢?寇紹涵牧師從「尊嚴」和「死亡」的定義,重新帶領大家思考「安樂死」,鼓勵思考「好活」勝過「好死」。

章節目錄

06/健康的信徒──教牧諮商 牧家也有本難念的經
12/時兆會客室──70年老店結出福音果子 李文雄心中一棵永活的樹
18/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22/新聞大耳朵──川普運動 全球補修學分
24/新聞大耳朵──忠心又有見識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心靈禮讚──浪子回頭
30/單身&兩人恰恰舞──第「三」者,小心遍地皆是!!
36/特色教會──以愛款待出外人 台東新港教會成為宣教人才輸出港
42/微光影像──《我就要你好好的》:好好活著?好好死去?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健康醫療──為「核」憂心! 把關核災食品安全
52/大家說英──聖誕快樂!
58/樂活人生──封藏專屬你家的四季美味
62/樂活人生──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 10年推動木藝復興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2016年12月:以愛款待出外人 台東新港教會成為宣教人才輸出港 (特色教會)

自小在台北長大的劉炳熹牧師,到台東傳教7年,
在這片土地用心體會、聆聽聖靈的聲音,
他認為教會應該要不斷的反省和思考、及時跟上腳步看見社區的需要。
教會目前正在進行「新港教會歷史建築夢想計畫」,
他們希望這棟存續著地方居民共同情感與記憶的80多年老屋,
能延續生命、成為紀念地標,繼續向世世代代述說過往的宣教故事。

撰文、攝影/陳佳楓
照片提供/台東成功新港教會




漁港文化 充滿故事感染力

沿著台11 線海岸公路,來到台東縣成功鎮,在這被歲月刻劃出深刻軌跡的漁村裡,有著海天一色的港口風情及濃厚的漁港文化氣息,靜靜的感受,不需要隻字片語,就充滿故事感染力。在這裡很容易就找到與漁村毫無違和感的新港教會,我訝異於教會建築怎能與漁村如此相容!

新港教會堪稱是一棟無牆的教會,沒有圍牆及大門,也沒見到人,所以便自顧自地參觀了起來,看見禮拜堂裡兩行大大的字寫著:「宣教人才輸出港,以愛款待出外人」雖然不明白標語的真義,但身處在異鄉的自己,卻覺得感動。

來到刻有「高安診所」等字的門外,才發現牧師及同工們都在裡面。「你就是劉牧師?哇!怎麼這麼年輕?!」我訝異的問。主因是在偏遠地區的教會中,很少見到非原住民的年輕牧師。

71 年次的劉炳熹牧師,高中時期因課業瓶頸,基督徒媽媽帶著不快樂的他來到教會接觸信仰,畢業於政治大學社會系社工組,退伍後決定報考神學院。在台北長大的他,畢業後分發到台東縣成功鎮,與師母蕭瓊子到成功鎮的新港教會已有7 年,如今有了兩個小孩,一家四口安居於此。

用心體會 聆聽聖靈的聲音

當社會的價值觀偏向都市靠攏時,劉牧師卻說:「我覺得做個台東人,比生活在都會區裡驕傲。在這裡,認真地陪伴著當地的人,傳講上帝的話語,在上帝的愛裡一起成長,在這片土地用心體會、聆聽聖靈的聲音。因為來到新港,讓自己能深刻認識台東這塊有情有義的土地,親身體會人們面對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時所產生的無力,也察覺隨著台灣都市化快速發展後,教會價值被商業化的數字、績效衡量的衝擊。」

包括曾經到新港教會服事的某些義工家人,也曾疑惑孩子到台東地區的教會是否過於安逸而無從學習,深怕回到都市失去競爭力。劉牧師說:「鄉下能做的事太多了,應該多讓傳道人到偏鄉體會,但很遺憾許多人的思維卻都是往都市靠攏。」劉牧師認為,一個孩子的養成和都會或鄉下無關,而是受個性影響較多。我們應該教孩子做探索和思考,建立其自信心與價值感或團隊精神,讓他們懂得照顧比自己軟弱的人,也應該明白,到一個環境是想辦法創造自己的價值,而非讓別人來決定自我的價值。

另一個娘家 看見角落族群的需求

台東地區大部分的教會以原住民居多,聚會時國語為主要語言,新港教會地處山區以平地人為主,聚會則講台語,教友的年齡分布平均,目前固定聚會60 多人。教會每天幾乎都有聚會,包含星期二的台東小組、星期三的家庭禮拜、星期四的媽媽小組、星期五的查經/祈禱會,以及每隔週五,週六日的各式團契、週末營等。

劉牧師說,教會事工不是一種流行,必須思考社區的需要,以及不斷的反省和調整,及時跟上腳步發現其他的層面。他特別提到教會的「媽媽小組」,目前有十幾個姊妹聚會,成立緣起某次和師母推小孩在街上散步,認識了一位姊妹,不但主動找牧師親近教會,而且也帶來了很多相同處境的人。

當大家關懷新移民、原住民的同時,卻忽略台灣各個角落也有些族群需要被幫助,牧師服事的社區就是如此。有一些台東本地的孩子,外出讀書,認識了伴侶,結婚後回到台東,這些嫁到偏鄉來的女生,人生地不熟,有的人遇到觀念傳統的家庭,有時還得承受與公婆相左的教育壓力,丈夫亦不懂如何扮演溝通的角色,不離婚也過得很辛苦,他們可能需要在這裡務農、養蝦,也可能是為了小孩而留在這個工作機會不多的小鎮。

當媽媽小組有愈來愈多成員加入時,新港教會邀請心理輔導師來幫助她們,輔導的過程每個人都哭了。但也因為媽媽小組的成立,讓這些姊妹們找到繼續往前走的動力,也將教會當成另外一個娘家。

接待客旅 視為家人

台東縣成功鎮的舊名「麻荖漏」源自阿美族語,之後名為「新港」,戰後因鄭成功的關係更名為「成功鎮」,聞名全台的台東柴魚就是成功鎮的地方特產,每年3 6 月是漁產最豐盛的季節,10 月成群旗魚浮出海面蔚為奇觀。

劉牧師說,台東成功鎮是個人口外移區,長輩會逐漸凋零,孩子長大也可能離鄉,既然一定會離開,希望能好好把握這個過程,使來教會聚會的人有所成長,讓他們帶著這些祝福到他處撒下福音的種子。他說:「包含在新港教會聚會非常久的弟兄姊妹,我們都不過是客旅,因此對教會裡的各樣恩賜,都只有管理權而非所有權,學習分享給每一個出外人都是理所當然的。」

他引用〈以弗所書〉2 19 節:「這樣看來,你們外邦人不再是外人或陌生人;你們是上帝子民的同胞,是上帝一家的人。」他說,藉著耶穌基督,將每個出外人都視為上帝的家人,接待他們,是教會存在的重要價值,新港教會盼望每一個出外人都能在上帝的家裡找到安歇之處,帶著滿滿的愛分享給眾人。原來,這就是「宣教人才輸出港,以愛款待出外人」的由來。

老屋成地標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劉牧師帶我們參觀教會的兩層樓木造日式別墅,這棟建築正進行著「新港教會歷史建築夢想計畫」,此原為日治時期菅宮勝太的日本支廳長別墅(這位日本人也常在二樓遙望著自己建設的漁港),後由高端立醫師收購設置為高安醫院。1946 年,高篤行牧師召集信徒,利用候診室做禮拜,重建新港教會,並買下這裡作為靈修會館,之後被文化資產處列入歷史建築。

如今因著歲月和風雨的侵蝕,不堪使用。曾有人問劉牧師,是否拆了蓋更大的教堂?他說:「這棟建築見證了成功鎮的開始。」這棟老屋,述說著新港的歷史,也展望著成功鎮的未來。不單只是修護,他們希望這棟存續著地方居民共同情感與記憶80 多年的老屋,能成為紀念地標,延續生命,繼續向世世代代傳唱。建築師認為新港教會的想法很特別,所以加入修護的行列,未來希望招募更多同好加入這個計畫,也需要志工一起做歷史資料的蒐集。

新港教會的阮以杰傳道曾經對於靈修會館的修護計畫發表一段感言:「新港教會靈修會館修建的責任,需要所有教友共同承擔,雖然我們對於這個區塊都不了解,但是當我們願意為了這件事情開始學習時,其實會感動願意協助的人,否則哪有建築師這麼熱心,願意像老師一樣從頭說明讓大家了解呢?這就是上帝的恩典,當然過程中也充滿許多勞碌辛苦的汗與淚,只要我們願意踏出去時,相信上帝必會帶領。現在也要開始思考教會空間的使用方式,包含每個團契的聚會模式、參與的人員、營隊的空間分配,或是其他宣教上的需求,都是我們對教會的未來多盡一份心力,那麼靈修會館的宣教故事才能從現在的83 歲,延續到未來的100 歲、200 歲,在歲月過程中追尋信仰,也不斷體會上帝的大能與我們同在,成為社區的幫助者,繼續發光發熱。」

尋根之旅  體會上帝的帶領與恩典

2017 年新港教會即將邁入70 週年,劉牧師指著禮拜堂對面一批單車說:「最近教會正在進行單車活動,以及籌備明年70 週年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靈修會館整修,將邀請大家繼續參與體會上帝的帶領與恩典。」

1961 年時,隨著西部遷移到泰源開墾的弟兄姊妹增多,新港教會林川明牧師前往開設美蘭教會,並於1963 年建堂,在這最偏遠的山區裡,林牧師上午主持新港教會禮拜後,騎著單車來到美蘭教會主持下午的禮拜,當年的路況或是單車的品質,都難與今日相提並論,騎乘鐵馬在崎嶇的碎石路上,為著福音的需要,林牧師跨越了一切的艱難,周而復始的持續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位處交通不便,十分偏遠的美蘭教會,就在新港教會牧師以及暑假神學生的服事下,維持了一段時間的聚會,然而隨著信徒漸漸搬遷回西部,時至今日僅剩下兩戶家庭,每週回到新港教會聚會。

美蘭教會的故事是新港教會不可或缺的一段歷史,因此教會計畫舉辦單車活動。聽聞新竹有贈送二手腳踏車,牧師帶著幾個人從新竹內灣一路將那些腳踏車騎回台東,整整騎了3 天,也體會了早年牧長傳道不易的艱辛。因此在9 月一次的聚會時間,教會的弟兄姊妹透過不同方式,有騎乘單車的,有汽機車支援的,有搭乘遊覽車的,也有許多從台東市區一同響應,要回溯這段宣教歷史,都再次返回到美蘭這塊土地上,希望藉由這趟美蘭教會尋根之旅,將這些故事刻劃在每一個參與夥伴的心上,讓宣教故事世世代代的流傳下去。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教牧諮商 牧家也有本難念的經」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不僅發生在一般家庭,其實牧者家庭也亦同,牧者同樣會面臨夫妻感情失和、教養子女的種種問題,只不過牧者礙於神職身分與教友高度神聖化的眼光,通常不太願意坦誠或是接受專業的輔導;然而,問題如果不能有效處理,事態只會越演越烈!

◎為「核」憂心!把關核災食品安全
台灣政府有意開放日本核災食品進口,許多團體鬧得沸沸揚揚,原本預計在短短3天要舉辦10場「日本食品輸臺公聽會」,都因遭到反對衝突收場。毒物科專家認為,整起事件應該回歸到「健康風險評估」,呼籲政府可考慮派官員實地去福島與核災4縣,親自採樣抽檢,為民眾健康把關。

◎《我就要你好好的》:好好活著?好好死去?
當我們的面前站著一個真實為病所苦、受盡長期折磨的患者,我們又會如何應對呢?當對方虛弱憔悴地要求「有尊嚴的死亡」,我們又如何能冷靜以理回應呢?寇紹涵牧師從「尊嚴」和「死亡」的定義,重新帶領大家思考「安樂死」,鼓勵思考「好活」勝過「好死」。

章節目錄

06/健康的信徒──教牧諮商 牧家也有本難念的經
12/時兆會客室──70年老店結出福音果子 李文雄心中一棵永活的樹
18/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22/新聞大耳朵──川普運動 全球補修學分
24/新聞大耳朵──忠心又有見識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心靈禮讚──浪子回頭
30/單身&兩人恰恰舞──第「三」者,小心遍地皆是!!
36/特色教會──以愛款待出外人 台東新港教會成為宣教人才輸出港
42/微光影像──《我就要你好好的》:好好活著?好好死去?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健康醫療──為「核」憂心! 把關核災食品安全
52/大家說英──聖誕快樂!
58/樂活人生──封藏專屬你家的四季美味
62/樂活人生──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 10年推動木藝復興

2016年11月1日

2016年11月:遠道而來的福音 韓式風格復臨台東佈道所

2016年11月:遠道而來的福音 韓式風格復臨台東佈道所

身為韓國的PPM成員的許權昊牧師,
帶著一家人離鄉背井來到台灣東部,
為這塊土地奉獻。
透過韓國文化吸引更多教友,
他期盼有一天禮拜堂的1百個座位都能坐滿教友。

撰文、攝影/陳佳楓
照片提供/許權昊牧師、臺東縣觀光文化局




離鄉背井  到台灣拓展福音

在台灣的某些角落,有一些從遙遠的國度來到台灣獻身教會的牧者,帶著他們的家庭、愛和盼望,將福音信息分散在各地。這些牧者,在宣教支持者的支持下,離鄉到他國創立新的信徒團契,在新的國家和社區傳福音給人們。

目前於復臨台東佈道所駐堂的許權昊牧師,正是遠自於韓國的PPM 成員。PPM,原文為Pioneer Mission Movement,在台灣稱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佈道先鋒運動,是復臨教會在韓國號召的教會建植者,由北亞太分會韓國本部支持,召集一群平均年齡約35 歲的年輕牧師,先在韓國受訓,來台灣讀1 年的語言訓練學校、到教會實習、再分配到各地服事,他們主要以拓展上帝的福音為主要使命。

拜訪台東佈道所這天,正是初秋之時,連著幾天台東都是陰天,我們沿著台11 線海岸線,也就是俗稱的「海線」,一路海景,雖然沒有晴天的蔚藍海面,但沿路卻感受到海洋療癒心靈的神奇魔力。

東台灣的  海洋神奇療癒力

到台東玩,有兩種行程選擇,就是走海線(台11 線)與山線(台9 線),這兩種走法可以看到截然不同的景色。據說最完美的玩法就是山線去、海線回,或海線去、山線回。沿著台11 線海岸線,可以路經龜陣岩、豆腐岩、蜂窩岩、蕈狀岩及珊瑚礁岩等景觀,這是與野柳的地貌相似的小野柳。小溪富含黏地礦物質,洗了頭髮可擁有亮麗黑髮的加路蘭。位於台東縣成功鎮東北方的三仙台,也是東部海岸最熱門的風景區。近兩年許多遊客前往造訪的比西里岸,藏有11 件幾米作品。

如果走台9 線縱谷線,也就是所謂的山線,可以見識到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以及在其中悠閒漫步的成群乳牛卑南初鹿牧場。全長約4.5 公里的武陵綠色隧道,沿途樟樹與木麻黃遮蔽成蔭,是許多單車手最佳去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的池上伯朗大道、金城武樹,以及每年七至八月位於鹿野高台的國際熱氣球嘉年華。

台東縣保有多處自然文化保留區自然資源相當豐富,各式特產如柴魚、釋迦、茶葉、鳳梨、金針、洛神花等,無不聞名全台。亦保留有豐富的台灣原住民文化,阿美族、卑南族、魯凱族、布農族、排灣族、達悟族等占全縣人口比例30%百以上。

在上帝的保守下  擁有安穩的家庭生活

離開郊區美景,進入台東市區,來到位於台東市中興路三段176 巷的復臨台東佈道所,教會座落在有如小塞納河大水渠旁的巷子裡,前來迎接的是許牧師與他不到2 歲的小兒子。許牧師是第五代基督徒,2014 年離開韓國來到台灣,先在台中學習1 年的中文,期間曾至台南永康實習後分發到台東。他說因為韓戰結束以後的20 世紀下半葉,韓國基督教迅速發展,信徒數量
持續多年呈爆炸性的增長,在韓國,有四分之一的人民是基督徒。韓國的復臨教會教友,會將第一個孩子獻給上帝當傳道士,父親就是這個角色,但曾經就讀神學院的父親,在接觸後發現自己並不適合,而放棄擔任傳道士。

許牧師自己選擇以傳道士為志業,家人並非一開始就接受,尤其是深知傳道辛苦的父親,看到弟弟的房子又大又漂亮,再看看許牧師經常口袋裡只剩數百元,著實很擔心。但數年後父親感受到在上帝保守下的許權昊家庭生活相對安穩,也就放心支持他了。

小心謹慎  傳遞上帝話語的真實力量

跟著許牧師來台灣的師母,因祖母是復臨教會的基督徒,自幼受祖母影響,到大學二年級受洗。直至出社會工作,27 歲時因為環境關係才受聖靈感動。他們倆人因許牧師相識已久的
另一外牧師介紹認識進而結婚,目前有兩個孩子。師母說,在韓國牧師娘較少參與教會事工,來到台灣,她卻很融入教會生活,與信徒們一起參與活動,也因此,她的中文進步很快。來台灣短短1 年多,許牧師和師母已經可以使用中文對談,因在學校學習1 年的中文,所獲有限,所以他們幾乎都在生活中學習語言。

個性非常謙虛的許牧師直說自己中文不好,感到抱歉,但其實許牧師已經可以使用中文與人溝通。到台東這個遠離塵囂的地區1 年多,生活是否會感覺無聊,他說,根本沒有時間無聊,因為查經必須花費很多時間,安息日證道時更要非常用心,因為翻譯略有不同,意思就差很多。而且信徒透過自己了解上帝的話語、經歷上帝的真實力量,他必須要非常謹慎小心才是。

他說,台東佈道所的活動大致上和其他教會一樣,因為前一任牧師也是韓國人的關係,禮拜堂 部裝潢及擺設物件風格類似韓國教會。目前佈道所聚會人數大概28 ~ 30 人,年齡約在20 ~ 40 歲,在台東很多不同族群的原住民,所以語言種類很多,但來教友們來佈道所都講國語。

透過韓國體驗  吸引教友參與活動

台東佈道所的前一任牧師也是韓人,早期在台東市區沒有教會,曾有牧師開墾未成,所以前一任牧師志願來台灣台東,1 年在台中念中文,5年傳道,在台灣成功地在台東地區植堂,之後他希望能完成建堂的願望,所以又延了3 年,一直到2014 年12 月完成建堂,讓台東福音中心升格為佈道所,才離開台灣。許牧師接續著擔任台東佈道所的第二個牧養人,謙虛的他說,目前教會推展與韓國相關的活動,有許多部分是前一任牧師留下,他負責延續,除了平日活動,佈道所在星期三有小組查經、禱告會,星期五迎接安息日,每週六敬拜讚美、聖經學課研究、崇拜聚會、韓語班等活動。

偶爾會辦理一些韓國活動,例如2016 年4 月舉辦製作韓國料理體驗,一起品嘗道地的韓國料理如辣椒年糕、韓式飯卷、韓式冬粉、松年糕、韓式泡菜煎餅,一起觀賞韓國傳統舞蹈〈書生舞〉、〈離別舞〉等。2016 年7月辦理兒童韓國文化體驗,由來自韓國三育大學的學生,共十個韓國人一起進行文化交流,幼稚園小班至國小六年級,活動內容有韓文教室、韓文歌、韓國料理體驗、聽故事、做手工品、玩遊戲、韓文對話。

依循新起點  健康飲食法準備愛餐

教會的愛餐經常是韓式健康料理,許牧師說,冰箱裡常存有泡菜,這是必備的食物,韓國常見的泡菜經常以大白菜製作,但他自己喜歡蘿蔔泡菜。吃飯時常搭佐韓國海苔,提到海苔,許牧師馬上起身奔上樓去拿好吃的海苔與我們分享。他說,師母平日常與教友打成一片外,也負責協助準備韓式愛餐,韓式料理的烹調經常蒸煮、無油、涼拌,希望教友們吃了身體無負擔。

他接著分享《聖經》教導:「親愛的兄弟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約翰參書1:2),「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創世記1:29)

許牧師說,台東佈道所準備的餐點,基本上是依循新起點健康飲食法則(NEWSTART),希望以簡單烹調及天然食材的原則,儘量無油、勿過於精緻,以低鹽、高纖維的理念、天然溫和、少調味製作健康輕食。曾有調查統計顯示,羅馬林達的教友在依循教會所公布飲食法後較為長壽,因為復臨教徒的生活飲食具有特殊性,也引起美國營養界和醫學界的興趣,曾有大學和國家癌症中心合作研究統計,發現復臨教會教友的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和某些癌症比一般美國人減少50%,復臨教會的特點是守安息日,且將保持健康視為信仰的一部分。所以台東佈道所是依循這樣的準則準備餐點,讓教友能體驗健康飲食和生活,也希望回家後能繼續採行這種飲食方式。

無私的奉獻  讓台灣人感受上帝溫暖的愛

2014 年建堂完成,2015 年由福音中心升格為佈道所,許牧師說,先以維持教會目前的活動為主。並佐以韓國文化及活動吸引教友參與。不知道上帝的安排如何,許牧師說,如果有機會,他也會盡量延期留在台灣台東服事,他起身環顧禮拜堂說:「這裡有1 百個椅子,我希望有一天它能坐滿教友。」

這些無私的傳教士,離鄉背景來到台灣,突破困難、播下可貴的種子,讓台灣人在信仰上多了選擇,甚至全家人一起為台灣這塊土地奉獻,讓台灣人感受到上帝最溫暖的愛。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堅守信仰的「鋼鐵英雄」
《鋼鐵英雄》其實是一部反戰片,描寫二次大戰期間美國陸軍軍醫戴斯蒙‧杜斯在「沖繩島之役」,因信仰不拿武器上戰場所堅持的信念,拯救了許多生命,這不只是一個奇蹟,它更傳達了一個重要的理念:不需要用戰爭或暴力來解決問題。

◎OK飲食 大腦不當機
想要大腦正常運作,該怎麼做?仿效科技業人員在主機上方擺一包「綠色乖乖」,那可行不通!要預防大腦退化、記憶力快速衰退,除了平日多動動腦筋、多閱讀思考之外,六大類飲食均衡,多攝取魚肉和蔬菜,補充花生四烯酸(ARA)和DHA等健腦營養素。

◎市場小學計畫 翻轉傳統市場價值
市場小學計畫就是希望小朋友能夠愛上傳統市場,讓他們願意跟著家人進來採買,使得市場能夠得以延續生存。傳統市場有著許多無法取代的優點,包括店家本身的知識know-how,以及專業知識多元碰觸的可能性,不過最重要的課題是:我們如何看見傳統市場的優點呢?

章節目錄

06/健康的信徒──教牧諮商:建造牧者與教會群體
12/時兆會客室──孩子教我的那堂課 楊映淳×奇妙上帝×醫治
18/新聞大耳朵──堅守信仰的「鋼鐵英雄」
22/新聞大耳朵──冷和或冷戰?11月見端倪
24/新聞大耳朵──用心說話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心靈禮讚──經歷神
30/單身&兩人恰恰舞──有吵有溝通 幸福不怕衝突!
36/特色教會──遠道而來的福音 韓式風格復臨台東佈道所
42/微光影像──《天堂門前》與《心的靜寂》 為人心守門的人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健康醫療──OK飲食 大腦不當機
52/大家說英──線上購物
58/樂活人生──享受愉快的保鮮生活
62/樂活人生──一市場小學計畫 翻轉傳統市場價值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2016年10月1日

2016年10月:乘著歌聲 飛翔在神的國度 三地門復臨賽嘉教會(特色教會)

撰稿、攝影/陳佳楓
照片提供/杜睿譯、楊潔洋

在屏東三地門的賽嘉部落,再次經歷了偏山教會的美麗與哀愁,
在這隱身半山腰的小教會中,平均分布各種年輕層的教友,
以及駐堂的76年次勇敢教士,讓我們見識到,
就算在資源貧瘠的偏鄉中,神的恩典並不因此有任何減少。




飛翔的國度 揚聲讚美喜樂豐收

台灣屏東東側山麓地帶上分布著很多沖積扇與台地,其中以隘寮溪最具代表性,而賽嘉社區就位於隘寮溪北岸的台地上、三地門鄉西側中央位置,土地肥沃,是適合農耕之處。隸屬三地門鄉的賽嘉村,人數僅次於三地村,大約有200 多戶, 800 多位住民,約有88% 是原住民,以純樸好客的排灣族為主。

賽嘉社區主要以鳳梨、芒果、樹豆及小米等農產品為主,社區內還有賽嘉樂園的烤肉露營區及沿山公路自行車道等。tjailjaking 泰拉給恩)是賽嘉部落的古名,多數人對此地的基本印象是飛行與生態特色,因中央山脈屏障作用,形成穩定的上升氣流,且飛行高度可達上千公尺,飛行空間寬廣、視野遼闊,是個滑翔翼、飛行傘、輕航機活動勝地,更是台灣第一座航空公園所在地,這是個飛翔的殿堂,而這裡的人們也經常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在神的國度裡。

信仰在人類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早期以遊獵為生,必須與大自然搏鬥維持生活所需的排灣族,每當遭遇天災,感到挫敗,更是必須藉著信仰撫慰心靈。賽嘉部落除了自然信仰外,還有卑南巫術、王爺等信仰。直到1953 年基督教傳入賽嘉,福音才將賽嘉部落帶入有組織,固定儀式的信仰體系。

辛苦帶著甘甜 一同經歷神的恩典

暴雨午后,在三地門鄉迷路了半小時,一路上盡是泥濘處處,好不容易在飛行傘基地找到了小鎮地圖,才發現早已錯過復臨賽嘉教會,往回走下山,原來她就隱身在半山腰間,這家小巧不起眼的禮拜堂,在大雨中飄揚著信心的樂音。這一天是連假,正逢教會舉辦培靈會,禮拜堂裡擠滿了人,歌聲結束,台東來的退休牧師帶領著大家禱告,而後一起享用愛餐,前來迎接的是駐堂的杜睿譯教士。

杜睿譯是來自於高雄桃源區的76 年次布農族青年,從小在教會裡長大,大學到三育基督學院讀書,小時候的志願是心理醫生或從事旅遊業,一直到高中畢業那年,在教會當義工兩星期的他,突然覺得自己應該走傳道之路,所以選擇就讀神學系,當時家人支持他的志向,但告訴他:「傳道是辛苦的路」。在畢業後,他先到復臨北葉佈道所學習,三個月後接任賽嘉佈道所,來此服事邁入第5 年的同時,賽嘉佈道所升格為教會。問起他,這5 年傳道生活是否如家人所言,是條辛苦的路呢?他說,每一個工作都有辛苦之處,但從事上帝的工作是辛苦裡帶著甘甜,那份甘甜是支撐自己往下走的力量。

神的恩典  在軟弱時顯得完整

賽嘉教會的禮拜堂是幢50 年的老建築,至今只修葺過鐵皮屋頂,十多年前建築物旁沒有圍牆只見雜草,只有3 5 個人聚會,有對領袖老夫妻堅持守在這裡,其中以排灣區先鋒佈道士黃文明長老在此牧養八年,因著上帝的帶領以及聖靈的感動,聚會人數逐漸增加且穩定,至今聚會人數將近50位。

「當然我們相信神對於賽嘉教會有祂的計畫,不過以人的觀點來看,領袖夫妻及長老對復臨賽嘉教會貢獻很大。」雖然位處偏鄉,很難得的是,賽嘉教會的教友分布年齡很平均,幼童、青少年、社會人士、中老年各占1/5。但是23 歲就到賽嘉部落來,這麼年輕的教士,該怎麼帶領教會?怎麼跟長輩相處呢?駐堂這5 年,覺得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杜睿譯說:「神的恩典總是在我們軟弱時顯得完整,必要時祂總陪伴我們渡過這些難關。」這5 年他並沒有感到特別困難,「因為我把教友們當父母、家人,他們也把我當孩子。在教會裡則是按著《聖經》的真理彼此勉勵,若有錯誤就以傳道人的角度、用《聖經》的真理來告訴他們。」但離開了教會,在日常生活中,反而是他向教友學習得多,對他來說,教友們亦師益友,像家人、同事又像合作夥伴。教會不是由他帶領,而是在上帝的帶領下,教友們親近上帝、感受到上帝的愛後,自然會有好的改變。

捨棄與得著 信靠神且不以自我為中心

因為有各自工作任務及課業,平日教會活動不多,大都是禱告聚會、家庭聚會、崇拜聚會等,但教會在每一季都會到戶外作禮拜,例如前陣子至小琉球踏青,有時候會到別的教會,也去過墾丁、霧台等地方。不同於一般偏鄉的教會,賽嘉教會目前沒有從事社區服務性質的業務,杜睿譯認為教會最重要的功能是傳福音、宣傳神的訊息,而復臨教會的核心宗旨是要積極響應上帝的呼召,傳揚三天使的信息與異象。

他認為教會如果要協助彌補家庭功能之不足,而從事社福的工作,可能就不得不捨棄某些部分的事工。對於某些教會成立協會標政府的案子來從事社福工作,他認為教會若有能力幫助弱勢也是很大的恩典,但教會其實不必靠政府也可以從事這樣的工作,再者使用政府的標案資源,很容易為了迎合標案或公部門的要求,而犧牲教會的中心價值,這是賽嘉教會的捨棄與得著。

現在的家庭大多是雙薪家庭,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及教育,所以捨棄陪伴孩子的機會去工作,反而忽略了孩子。復臨重視家庭教育及品格教育,身為傳道士的他,希望父母陪著孩子上教會,而不是父母或子女單方面獲得,他認為《聖經》可以改變教育的狀況,上帝的話語可以幫助孩子的品格發展,如同曾有報導說,20 年前美國每天早上第一堂課是靈修課,當時的犯罪率是30%,後來把第一節課的靈修課改為一般課程,20 年後的現今,犯罪率成長到70%。所以我們要信靠神,思考神要我們得到的是什麼、捨棄的是什麼。因為行事為人,若以自為我中心,就沒有規範,容易犯錯。

親近上帝 以聖經話語作腳前光

年紀輕輕的杜睿譯,有著許多超齡而入世的觀點,他說,跟我們生活相關的人與事都該去認識,所以私底下仍十分關心社會的動態,但回到教會,他認為在教會還是該做上帝的事、講上帝的話,也要思考所言所行是否能幫助人得救。

他曾試想,公民運動協助人們取得應有的權益和權利,但《聖經》裡最大的愛是奉獻及犧牲,如果我們太投入在這些運動裡,是否會太專注於自己的權益,反而忽略或侵害他人的權利呢?有時候他會問自己很多問題、檢視自己。上台證道前,他會反問自己該怎麼表達才能令教友明白真理,所以不斷地問自己問題,再花許多時間作功課,訓練自己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所要傳達的觀點。

「每一次要講《聖經》的內容、上帝的話語時,我都會禱告,請求神的帶領、事半功倍。」他說,因為上帝可以讓我們看見祂想讓我們看見的。他時常提醒自己及教友做上帝的工作、講上帝的話語,不要捨棄原有的初衷。

基督的尖兵  一同經歷神的恩典

在賽嘉教會這5 年,他經歷了二個長輩離開,其中一人是教會的精神領袖,然
而他也只能在需要的時候出現,從住院到歸主期間都盡心陪伴禱告。雖然很多重要的人離開他們,但這5 年也有愈來愈多人加入賽嘉教會,目前賽嘉教會在口社有個植堂,這裡有5 6 個教友固定到賽嘉教會聚會,希望短期間能穩定增加至10 位,進而成立口社分校。因口社有位已過逝的教友奉獻一塊地,雖未辦理過戶手續,感謝主其女兒仍未改變奉獻的心意。另一個短期目標是,希望每一個教友都能成為基督的尖兵。而長期目標則是蓋教堂,雖然禮拜堂在平日足夠使用,然而遇到特別的日子,就會像培靈會這天一樣擁擠。

雖身為復臨教會的傳教士,杜睿譯仍有很多民間信仰的友人,他從不強迫友人的信仰方向,但他認為信仰很重要,並告訴友人:「若你有信仰,不管是什麼,請你忠於祂,因為沒有信仰容易迷失方向。但如果你是追求真理的人,一定要來認識《聖經》裡的信仰。」又一次經歷了偏鄉教會的美麗與哀愁,也再次見識到「就算在資源貧瘠的偏鄉中,神的恩典也不因此有任何減少。」

在偏鄉的福音工作裡,常見傳道人的困境,一如孤單的心靈、經濟的不足、缺乏同工、服事的大多是弱勢群體等問題所造成傳道人的心靈負擔,但在這個勇敢的年輕教士眼中這一切並不算困難,因為他說:「若用人的眼光來看這5 年,面對的困難非常多,但感謝有神的恩典,在我們面前鋪路,再加上教友、長老、執事們相伴,一同經歷神的恩典,所有的困難就不足以阻礙前進的路了。」


臨別前,仍下著雨,信心的樂音伴隨著我離開山區:「我要向高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嗅著雨水洗禮後沁心的空氣,深覺得每一天都是與上帝美麗的邂逅。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秋天養生好時節
到了白露節氣,氣溫將逐漸轉涼也代表即將告別悶熱、潮濕的夏天!因此,在早晚外出時,應適度增添衣物以免著涼、導致風邪入侵。專家表示,除了加強保暖外,平時容易手腳冰冷、下肢浮腫,有腎陽虛體質的朋友,在寒冬來臨前,更要把握秋季養生的時間。

◎《明天別再來敲門》:誰是我的鄰舍?
「明天別再來敲門」是歐弗在片中厭世的吶喊,藏在這句話背後的,卻是對人情回憶的眷戀,以及對鄰里社區放不下的關顧;我們與這些鄰舍之間的門,矗立在我們的土地上,也矗立在他們的心上,如果我們重新看見了「鄰舍」的意義,此後,這扇隔閡
的門,我們是否可以嘗試主動打開呢?

◎這世界需要傻瓜 美力台灣3D行動電影車
他變賣房子,耗盡積蓄,為了替這片深愛的土地做些事。他用擅長的3D影像,把台灣之美帶到每個角落,更用傳奇的生命故事,為偏鄉孩童燃起希望之光。有人稱他為「台灣首席3D導演」,也有人說他是半聾半盲的傻瓜導演。這,都是他—曲全立。

章節目錄

06/健康的信徒──看重生態健康:人與萬物彼此連結
12/時兆會客室──用畫作發聲 宜德思‧盧信的關懷、實踐與信仰
18/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22/新聞大耳朵──「九一一」 恐攻事件15年的省思
24/新聞大耳朵──人生的標竿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心靈禮讚──交託給主
30/單身&兩人恰恰舞──婚姻裡最隱匿的殺手 性生活是夫妻合一的關鍵
36/特色教會──乘著歌聲飛翔在神的國度 三地門復臨賽嘉教會
42/微光影像──《明天別再來敲門》:誰是我的鄰舍?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健康醫療──秋天養生好時節
50/健康醫療──描述他人
56/樂活人生──這世界需要傻瓜 美力台灣3D行動電影車
62/生活法律──一張紙玩一首詩
66/紙上讀書會──執事,成為教會的幫助或阻力?!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2016年9月1日

2016年09月:成為別人生命裡的禮物 伍麗華校長帶著部落孩子高飛(人物專訪)

撰文、攝影/陳佳楓
照片提供/伍麗華

趨近夢想的那6 年,伍麗華校長在屏東泰武國小推動課程在地化,把不可能成為可能,帶動偏鄉部落孩子的學習潛力,她認為,教育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歷程,並期許自己成為別人生命中的禮物。





校長的商店 交換祝福的所在

車子緩緩駛入屏東縣三地門鄉的巷弄,映入眼簾是「以馬內利·花·書坊」的招牌,這個7 千多人口的小鎮,有17 間教會,充滿基督教的馨香氣息,路的兩旁特色餐館林立,四處可見原住民藝術創作。再往前走,是近期常於媒體露出的地磨兒國小,就在三地門文化館旁。「地磨兒合唱團放棄全國音樂比賽,出席志工奶奶告別式」新聞還記憶猶新,原來最好的生命教育就發生在這裡!

走進校園,大階梯旁的牆面寫著「深耕百年,邁向國際」,傳來的鐘響音樂是合唱團美妙的歌聲。到達校長室時,瞧見梳著兩根辮子、宛如是個大女孩的伍麗華校長正與學生討論著以點數換取禮物。

她說,孩子都知道她開了一間店,口耳相傳著「那個校長的商店」。果然某天她的校長室就被掛上了「校長商店」的招牌,它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商店,裡面什麼都有,舉凡活動紀念品、他人贈送的禮品、筆芯、生活用品、糖果、積木、自拍器、馬克杯、水壺、髮箍、筆記本、布偶……琳瑯滿目,因此孩子們很喜歡到她的辦公室尋寶。

小時候,伍校長的父母親也在萬山部落開了一家商店,從中國安徽來台灣的父親,經常靠著收購農產做小生意、賣饅頭過生活。母親覺得孩子要送出去讀書才有前途,為了學習,五個同母異父的兄姊都曾被送往六龜孤兒院,排行最小的伍校長則送至親友家,一年換一個寄宿家庭,也因著這段生活歷練,對她人生幫助很大,排行老么,個性原本該是霸道,但因為寄宿,她學會忍耐、察顏觀色,懂得怎麼跟別人相處。

感同身受 站在教育現場理解孩子

寄人籬下辛苦嗎?伍校長說,對一個孩子來講是「別人擁有、自己沒有」的差別待遇,在當時無法理解,長大後反而覺得這些都是很棒的磨練和養分。回憶
童年,每年轉學的她,原本功課跟不上同儕,到了五、六年級時就讀屏東縣最大的仁愛國小,一個年級有18個班,全科目考滿分才能上台領獎,當時的她突然開竅了,從此後變得會讀書也常領獎。她從小與母親一起上教會,父親雖沒去,但會在家翻閱《聖經》,也給她錢去奉獻。小時候上復臨教會,長大後因為求學而經歷過很多教會。國中時雖就讀佛教中學,但在學校吃飯也不忘禱告。當時開始意識到身分認同的問題,有1/2 原住民血統、在部落出生長大的她,自然而然的認同自己是原住民,但卻也有很多長得像原住民的同學不認同自己的身分。

她說,經常面對不同階層人士的老師、校長或牧者,有些人出生在太優渥的環境中,就算他們自己多有愛心,可能也沒辦法感同身受他人所遭受的痛苦。所以身為教育工作者的她,很慶幸自己的成長背景,比別人更得心應手站在教育現場去理解每個孩子。

堅持文化傳承 用理念感動更多人

師專畢業後,伍麗華發現一些原住民的處境問題,是可以用教育改變的,就像國教課程,台灣就這麼小,要看見彼此的機會很大,可是卻發現,很多漢人無法正確理解原住民,而原住民離開部落,書讀得愈久,也離開文化愈遠。而且國教課程裡沒有提到這片土地上另一個族群的現況,仍停留在類似吳鳳事件或遠古時代,以致於漢人無法了解原住民,原住民也無法透過教育認識自己的文化。

對此,她想給予原住民孩子屬於自己文化的課程,在學習中獲得更多樂趣,希望可以填補社會、家庭及部落沒有傳承文化功能的部分。她先後在平地三個大學校服務,教職第11 年來到一間具百年歷史的鄉下學校新豐國小,在大學校的自己很微小,轉任到新豐後覺得自己做的事都被放大,被重視的成就感,敦促她擔任主任做了很多事,但改變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要求全校跟自己一起行動。因此,不具領導特質、習慣單打獨鬥、不好意思麻煩別人的她,卻自許當校長,想用理念感動其他老師一起把這事做好。

化不可能為可能 偏鄉孩子的學習動力

以筆試第一名考上校長,令許多人意外的是,伍麗華選擇海拔最高最偏遠的泰武國小,期盼能在這所學校實現夢想,就可讓更多人相信,進而影響全台灣原住民學校一起做。未料,初任校長不滿一週,發生莫拉克颱風,學校成為危險建築,必須遷校,經歷四次搬遷、兩年半的流浪,當時遇及很多波折,以及來自家長反對的聲音,經過她不斷的努力,那些一開始反彈的聲音,到後來全都轉化為支持的力量,反而獲得更多的支持。

泰武國小成為莫拉克風災後第一所完成重建的校園。她說,有信仰很重要,沒信仰的人碰到這些事,可能覺得人生就這麼結束了,對生命沒盼望,可是有信仰的她碰到困難,會覺得這是上帝給的試煉,「我要得著的是試煉後預備的獎賞,我會有勇氣和信心知道上帝不會不管我。」她相信最黑暗的下一刻就是黎明。沒有信仰的人可能會靠人的力量,有信仰的人是靠上帝的力量。她說:「有喜樂、有信心時,什麼都可以戰勝。」

「但我也知道要有信心,但有時候還是會很軟弱,一點點的事情就被動搖,當懷疑的種子萌生時怎麼辦?就禱告,可是有時禱告還是不夠,那怎麼辦?」自問自答後的她笑了……。終究還是走過來了,那接近夢想的6 年,集結夥伴的努力,把不可能變可能,推動原住民的課程,將課程在地化,從幼兒園2 歲起推動全族語,銜接國小的原住民族教育,把排灣族本位教材編寫進國語、數學、英文和自然,以孩子熟悉的部落生活經驗帶進課本,孩子容易懂,自然樂意學,進而帶起偏鄉部落孩子的學習動力。


投以仰慕眼光 鼓勵珍視上帝恩賜

領著伍麗華一路披荊斬棘走過來的,除了信仰,還有她的丈夫。當年不菸不酒的他是萬山派出所的警員,每天運動完後去她家的小商店買飲料,常跟她母親聊天,年邁的母親很喜歡他,鼓勵他提親,兩人在她師專畢業後不到21 歲結婚了。

丈夫是瑪家鄉人,也是教會長老,公公和幾個家人都是牧師,即便是信仰契合,但很多人仍無法想像怎麼維持這26 年的婚姻,從她當校長、讀博士班,這一路的自我實現都被認為距離失婚不遠了。但很多人不知,其實這一切來自丈夫的支持,因念書對於丈夫是困難的,所以十分仰慕會讀書的妻子,一路鼓勵她不要辜負上帝給的天分。

她說,嫁給基督徒真的很幸福,丈夫每天早上5 點晨耕讀經,到了大約6 點時,看完經文要禱告,自己也處在半夢半醒之際,聽到丈夫為她禱告,祈求她每天所遇的困難都能迎刃而解。「妳知道嗎?每天在賴床之際聽到丈夫為自己禱告,真的很感動。」她說,在丈夫和兒子的身上學到很多,也才明白《聖經》提到「白白得來」那種感受,從小到大,上帝給予她的很多天賦,這些都是「白白得來」。

上帝恩典 留下最美好的禮物

提到兒子,伍校長在結婚第10 年時,有位牧師娘擔任寄養家庭,從東港醫院抱回一個孩子,那孩子是新住民棄留在醫院的,出生時才8 百多公克,被放置在保溫箱裡,因為母體用藥成癮造成腦部缺氧、發展遲緩。當時師母鼓勵她照顧這孩子,他還在猶疑中,婆婆卻滿心歡喜留下這孩子。有一天,猶記得在睡夢中被兒子的鼓掌聲吵醒,夫妻倆醒來發現,1 8 個月大的兒子終於學會站立走路,開心的為自己鼓掌。難得的是,婆婆和小姑總是注目兒子的優點,讓他的成長之路充滿美好而正向。

雖然兒子發展遲緩,併發情緒障礙,帶給其他老師很多挑戰,不過這一路走來,上帝很愛他,讓他的生命很美好。看到現在就讀國中三年級的兒子,個性善良,從過去很容易被別人激怒,到現在能自己控制良好,也學會了很多樂器及事物。她總想,有一天兒子如果問起身世,打算誠實告知。但當時兒子到三育小學報到時,她把寫有養子的戶口名簿交給兒子,單純的他卻絲毫沒有發現。現在這個大男孩有時仍會撒嬌的賴在身邊,問起自己在媽媽肚子裡的情景。她笑著說:「我兒子就是這麼單純、簡單的一個孩子。」

回饋生長土地 以最原始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2015 年夏天,她來到地磨兒國小,透過民族實驗小學,讓大家看到開發課程的成效,她相信,如果這些課程能夠幫助這些孩子,也就能逐漸影響全台灣的原住民學校,到那個時候,她就要把棒子交給年輕人。

預計50 歲以後退休的她,未來會思考如何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重新活化,例如回到部落生活後,怎麼帶動社區?怎麼跟著大家一起讓部落生活更好?因為自己一輩子都在公職服務,沒有機會服務故鄉,在人生結束前,希望對自己的土地有所回饋。「尤其偶爾回想自己不知能剩下多少時間陪伴親人,就更覺得應該回到自己生長的土地上服務,我們從上一代人手中接過的棒子,不希望自己卻漏棒了……」講到這裡,真性情的她又泛淚了。

來自茂林鄉的她,覺得原住民最珍貴的特質,是以最原始的智慧和生活方式,守住生命智慧與大自然相處的模式。她說,我們努力的不是從事一個回到從前的事,而是在世界的最前端去回頭尋找這些生命智慧,視為珍寶發揚它。文明與西方科學帶給人類很多便利,卻也帶來一些傷害,而原住民的存在是提醒著我們還有退路。


最後我說:「伍校長的故事好感人。」她卻說,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故事,只要我們願意去聽。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抓寶玩過頭 寶可夢症候群上身
手機遊戲「寶可夢」掀起低頭抓寶風潮,但是,近來門診卻發現有愈來愈多的寶可夢迷開始出現後遺症,包括肌腱發炎、頸椎韌帶受傷,甚至引起足底筋膜炎或扭傷等意外情形,該怎麼辦呢?

◎瑪門偷做婚姻之主?!
《聖經》有段經文十分特殊,指的是天底下竟然有一樣東西,在人心目中的地位,竟可以和上帝較勁,這傢伙就是「金錢」!如果「金錢」在人的價值觀上有這等能耐,那麼,影響人一輩子最重要的「婚姻」,更不能小覷此事,否則,婚姻怎麼被拆毀?恐怕許多人在事後還搞不清楚。

◎《賓漢》:饒恕,真正的救贖
藉由賓漢的遭遇,電影以旁敲側擊的巧妙方式,敘述一個人的生命如何因著耶穌得到拯救。劇情雖隨著復仇情節高潮迭起,最後突出的主題卻是寬恕;雖以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主角,傳遞英雄精神的卻是耶穌;對賓漢來說,真正的救贖,不是復仇得以成功,而是他真實遇見了耶穌,走出憤恨與不滿的陰影—因著一位為我們贖罪,無條件赦免我們的神,我們得以藉由饒恕迎接生命的自由。

章節目錄

06/健康的信徒──看見聖經中的環境倫理
12/時兆會客室──成為別人生命裡的禮物 伍麗華校長帶著部落孩子高飛
18/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22/新聞大耳朵──人生有夢,逐夢最美 奧運與寶可夢的省思
24/新聞大耳朵──永不放棄
26/新聞大耳朵──你也要走這一條路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大家說英語(中英對照)──中秋節
36/單身&兩人恰恰舞──瑪門偷做婚姻之主?! 財務是夫妻間最真實的衝突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健康醫療──抓寶玩過頭 寶可夢症候群上身
46/健康醫療──空服員健康 生理×心理×雙重照顧
50/特色教會──歷史街區傳承創新的禮讚 市定古蹟大稻埕教會
56/微光影像──《賓漢》:饒恕,真正的救贖
60/樂活人生──丰田聯合設計 策略思考決勝千里
66/生活法律──窗邊的小荳荳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