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日

2015年03月:百年聚落裡的綠鑽石夢 遇見偏鄉教會的美麗與哀愁 (台灣特色教會)

教會 X 特色 X 在地 X 社區

上帝祝福的教會,她是社區的幫助
在這裡,它們帶著喜樂敬拜,學習彼此相愛


        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過無數知名文人的台灣礁坑百年聚落,因60餘株百年橄欖及種植超過30公頃的橄欖而有綠鑽石美名。聚落中駐守一甲子的礁坑教會緊鄰著當地信仰重心的百年老廟,他們共同夢想──舊城鎮裡的新未來不再只有獨守家門的老人,更能擁有孩子們的歡笑聲。
撰稿、攝影/陳佳楓
照片提供/礁坑社區發展協會林清隆、賴建銘牧師






實踐友善生活   保存老建築的新生命力


        台南市新化區早期為西拉雅平埔族聚落,在清朝起以西拉雅語Tavocan音譯的「大目降」為名,意為「山林之地」,顧名思義,區內保留著許多原始自然生態,臺灣第一座水庫「虎頭埤水庫」就是位於新化20個里中的礁坑里境內。

        新化區有許多著名的景點,如大坑休閒農場、國家植物園、新化街役場、楊逵文學紀念館、康家百年聚落、有著巴洛克風情的新化老街,以當地居民信仰重心的許多廟宇。也是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及文人匯聚的好地方,如清朝武進士吳士邦、台灣著名小說家楊逵、第五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得主歐威、曾任新化街長的梁道、古文學家王則修、母語創作者李勤岸、語文與創作學者張春榮、新生代新銳作家張正平等,小小的鄉鎮更孕育有50多位校長。

        日治時期的新化地區與台南府城往來頻繁,商業買賣熱絡,中山路、中正路一帶,當時由台灣人建造仿巴洛克式的立面建築,榮景已不在,老建築泰半已被拆除,僅餘中正路上的老街屋,後來經由「新化鎮文史工作室」與「新化老街文化展望會」以及當地居民的努力下,幸而保存現有狀態。

新文化之旅    尋找老山城的文化記憶


        近代週休二日風氣盛行,新化更以大目降及人文主題為主,提供探索新化地方文化的新文化之旅路線。這些年來流傳著派出所所長,有長達八年的時間自費煮滷超過16萬顆茶葉蛋請大家吃,後被商人收購品牌企業化經營的「所長茶葉蛋」,也發跡在新化區的知義里。新化的東成醬油也是許多老台南人童年品嘗甜不辣及豬血糕沾醬時的美味記憶,今已擴建成東成會館,美味依舊,卻少了運送醬油伯伯逐戶拜訪的親切。

        記憶裡街景及美味,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在商業的催化下已失去原貌,隨著耆老們的殞落,故事逐漸失傳。有基於此當地的拾荒流工作室組成的「大目降綠色環境陣線」,除了守護環境,也致力於文化資產保存,看著礁坑里百年康家聚落的長輩們一個個離開,他們計劃在2015年3月5日元宵節,啟動「台南康家百年聚落光芒計畫」,搶救老山城的文化記憶。居住在礁坑里聚落的共約有30多戶,幾乎都是康姓的族人,目前大約只剩下10幾戶老人居住,聯盟與營造協會的年輕人們希望能重現聚落盛況,屆時能讓家家戶戶能點起一盞燈籠,並於當日舉辦音樂會喚回外出的遊子,讓獨居的老人可以不再獨守家門,外出的年輕人可返鄉尋根並參與老聚落的營造工作,也希望呼籲更多人關心自己生長的土地。

播種夢想種子  打造綠鑽石故鄉


        礁坑區內有60餘株百年橄欖,並種植超過30公頃的橄欖,僅有每年11月到隔年1月短暫的產期有新鮮果實可食用。居民與遠東科大生物科技中心合作將橄欖萃取液開發出橄心醋、橄情露、橄情果、橄欖磨砂膏、橄欖紫菁膏、橄欖清潔用品等,並常於各大市集中展售,因而有「綠鑽石故鄉」的美譽。

        近年在理事長鄭榮欽及具有「礁坑隆」林清隆執行長的帶領下,以社區資源為主的研發與行銷,除了推廣礁坑產品外,亦辦理活化社區創造經濟促就業相關活動,並以農村小旅遊吸引不少親子同遊的民眾,活絡了老社區。如林清隆所說:「夢想是社造最有價值的東西。而礁坑再美,沒透過解說還是只能孤芳自賞,他們期盼透過導覽讓遊客了解多元的社區,藉由感動進而愛上綠鑽石。」

教會雖在偏鄉 但神的恩典一樣不少


        林清隆曾在號召社區旅遊的言談中,邀請大家一起到礁坑社區,共同見識最多元的社區,他說這一個社區、二間國小、三間教會、四間道教廟,區內同時有信奉道教的平埔族及信奉基督教的居民,也可見到於聚落中有間60年歷史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礁坑教會及百年廟宇一路之隔的景象,也常有跨宗教交流聚會釋出善意、接納互融的情景。

        復臨礁坑教會賴建銘牧師說,這是他第一間牧養的教會,教會走過一甲子,他及歷代先賢皆希望讓社區更認識、認同、進而走進礁坑教會,她是一個可愛的教會,教友單純,雖教會人力展望不比繁華的城市,但是神的恩典不因此有任何的減少。這個平均年齡原本在80歲左右的教會,近年因長輩們安息,而降至60多歲。

        初到教會服事時,賴牧師是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他以自己身長歷程與長輩相處的經驗,和教會們的長輩相處,教會平日會有一些孩子參與活動,這些孩子不一定來自基督信仰的家庭,在資源有限的狀態下,有時得由賴牧師親自帶領他們。近日在余金英長老與萬進興司庫的支持下,購置兒童部事工2015年絨布製的兒童安息日教材供兒童部主任凱薩琳執事運用。
    

偏鄉福音服事  珍惜擁有的並視為機會

  
        賴牧師曾說,教會組織通常最容易遭遇的是人才供輸及財務問題,也引用安息日會的先賢懷愛倫女士所言:「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傳道人的生活陷入困窘之境。」雖然賴牧師說:「神的恩典不因此有任何的減少。」

        但教會於偏鄉進行福音工作,在人、物力資源貧瘠的狀況下,就台北信友堂沈正牧師在長達一年經過實際探訪偏鄉傳道人後,發現偏鄉傳道人都有共同困境:孤單的心靈、經濟的不足、缺乏同工、服事的多是弱勢群體、在弱勢地區的小教會其心理負擔更為沉重。沈牧師在多年前因與同工受聖靈感動,因而有到偏鄉服事的念頭,但自己生長於都市,在條件的限制下,改由關懷台灣偏鄉地區的傳道人的工作,後來利用一年半的時間尋訪台灣偏鄉,他看到了在偏鄉傳道者每週盼不到幾個人,卻仍得堅守崗位抱持信心的處境。也看到缺乏同工的牧師,經常是由師母和自己孩子一家人共同服事。有感於此,將關懷的力量轉介至偏鄉傳道人,希望間接彌補對偏鄉福音的虧欠。

        在台灣有許多大眾交通工具無法抵達的鄉鎮,傳統就業機會愈來愈少、青年大量外移,留下高齡長輩及少數幼兒,教會陪伴、牧養。在公民新聞peopo網上可以看到名為《路上光》的影片,影片開頭經過青翠的草園到達彰化中會路上教會,一群孩子天使般的歌聲以台灣話唱著:「阮是上帝心肝寶貝子……祂是這呢愛我,是這呢長,擱這呢深,是這呢高,擱這呢寬。」鏡頭從歌唱的孩子們轉而到一群高齡長輩上。

        路上教會洪牧師:「當時我一直跟上帝禱告說,請祢帶我到一個需要我的地方。」洪牧師後來發現,小教會反而可以有更多創意可以嘗試,思考出許多新的做法,再加上社區居民的互動更易傳遞福音,把「缺乏資源」當做特色、把「老人多」看成機會,不去想缺乏什麼,而是看著自己所擁有,而開始事工。

       目前偏鄉福音的服事有許多形式,不乏有藝人至偏遠鄉鎮教授音樂,並帶領孩子躍上舞台展現自信,快樂傳唱。也有一群來自不同教會,從事農業的基督徒成立「農業使命團契」提供農、漁、牧外,更有水利、機械、食品加工、農業經濟、農村建設等與農業有關之服務,促進偏遠落後地區的農業發展,改善當地百姓生活,為基督作見證。

扶老攜幼 打開心窗成為社區幫助      

    
        在近二年時兆月刊的熟年及非營利事業報導中,不難歸納出,目前台灣正面臨老年化社會、扶老攜幼、隔代教養等課題,許多學術單位以「幼老園」的創新經營模式做研究、老幼共生的議題蔚為潮流。上有需照顧的年長父母、下有需照顧年幼子女,揹負著經濟壓力的中生代該如何自處。隔代教養家庭逐年攀升,導致社會問題,高齡化社會使得非營利組織紛紛將社區關懷及設置老人據點作為發展重心,以彌補政策之不足。

        2015年「特色教會」的報導以教會×特色×在地×社區為基底,從生活到信仰、土地到上帝、從基本需求到心靈探索,去看上帝祝福的教會,如何成為社區的幫助。


1月的「林子內教會」從一個荒蕪到只剩上帝的地方,到後來兒童教育輔導工作、夏令營、課輔班、青年陪伴、老年人關懷據點、社區營造直至信仰的培育,但牧師說,上帝的恩典夠用。

2月報導的人、事、景與教會相生相成,所有的傷痛盡收於這座擔負著醫療信念、承載著愛與人民記憶的「北門嶼教會」。

3月,造訪了新化老聚落,緊臨著當地居民百年信仰老廟的復臨礁坑教會,一樣面臨著高齡化問題……。就如賴牧師曾改編的台語歌詞寫道「腳步行乎在,何必管新舊,用上帝力量的意志,將黑暗翻過來,呣通受束綁,打開心的窗,為美麗教會的將來,創造新的夢。」


        礁坑發展協會的林清隆執行長及礁坑教會賴建銘牧師都有夢想,林執行長覺得夢想是社造工作最有價值的東西,而賴牧師想要為美麗教會的將來創造新的夢。他們接納不同信仰聚匯於同一村莊中,為了同一個夢,也許就如從照片輯裡發現,同樣喜歡捕捉孩子歡笑畫面的照片,他們為了舊城鎮裡的新未來所作的努力,同樣都是為了百年聚落裡的綠鑽石夢。


購買雜誌:http://ppt.cc/fGBVE


2015年3月時兆月刊 (家庭與健康國際中文版)
時兆文化 www.stpa.org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好好說用心聽 提升全人健康狀態
近年來,社會上不時傳出因情緒或壓力問題而結束生命的憾事。2014年8月,美國喜劇泰斗羅賓威廉斯不敵憂鬱症的侵襲,選擇於住家中以自殺的方式辭世,震驚全球!憾事真的無法避免嗎?透過溝通技巧的提升、運用音樂治療的輔助,其實,困難的日子仍有辦法過得很好。

百年聚落裡的綠鑽石夢 遇見偏鄉教會的美麗與哀愁
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過無數知名文人的台灣礁坑百年聚落,因60餘株百年橄欖及總種植面積超過30公頃而享有「綠鑽石」美名。聚落中駐守一甲子的礁坑教會緊鄰著當地信仰重心的百年老廟,他們共同夢想──舊城鎮裡的新未來不再只有獨守家門的老人,更能擁有孩子們的歡笑聲。

實心裡 真情待
苦楝樹下,樹影婆娑,在安靜的巷弄裡,更顯靜寗。木框玻璃窗內,如同美術館般,展演著實用的生活用具。這是實心美術所開設的實心裡生活什物店,任時光流淌、人車來往,彷彿都不影響那份自在,循著自己的節奏,兀自綻放光芒。

06/健康的信徒──禱告時刻(3)
10/時兆會客室──乘著愛的翅膀 黃瑋琪在微聲中聽見希望
16/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20/新聞大耳朵──羊年開春──祝你幸福
22/新聞大耳朵──為何後悔?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聖經故事(中英對照)──偷襲
30/黑夜中的明星──進入中國內陸(上)
36/屬靈補給站──火車之旅
40/單身&兩人恰恰舞──學會豐富一個人的生活時光! 在等候時預備自己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健康醫療──好好說用心聽 提升全人健康狀態
52/特色教會──百年聚落裡的綠鑽石夢 遇見偏鄉教會的美麗與哀愁
58/樂活人生──實心裡,真情待
64/生活法律──我發生交通事故了!!
66/紙上讀書會──安慰的藝術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