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日

2013年08月:老少聚成新生力 不倒翁行動院線 為偏鄉孩童圓夢(熟年人生)

文:陳佳楓    
照片提供:有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王俊凱

因拍攝罕病記錄片,林福清萌念製作兒童電影,更為傳達優化兒童閱聽的理念,從2012年起預計苦行台灣368鄉鎮;而這股老人與小孩聚合所形成的新力量,已悄悄地蔓延到各個角落……




罕病兒感召  退休新聞記者返鄉拍電影


        電影是一種能貼近時代真實面貌的記錄,反映社會、記錄百態、見證歷史,更是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曾任新聞界資深記者林福清,因在一次偶然的請託下接拍骨肉瘤記錄片《彩虹下的約定》,與疾病天使相遇的他,產生了電影故事靈感。有感於兒童電影的貧乏及3C電玩的負面影響,發願優化兒少閱聽環境,因而製作了這部積極、樂觀、富饒愛與想像力的電影《不倒翁的奇幻旅程》。

        從一位經常被兒子要求說故事的爸爸變身兒童電影導演,選擇回到老家這個荒涼40年、僅有三千居民的台南市左鎮區,因家鄉賦予的穩定力量,讓面臨重重困難的林福清,渡過長達11個月的拍攝與2年後製的艱辛歷程;期間經歷臺灣2009年88風災電影場景崩塌的慘痛、辦公室淹沒、路被阻斷、斷炊、發不出薪水的艱困過程,只為將自己從病童身上所感受到的,透過電影鏡頭傳遞給每一位有機會坐在螢幕前的人。

不倒翁夢想  喚醒荒涼老鄉鎮


        期間遭逢的重重困難,幸而一路上有眾多天使相助;除了一直不離不棄的製片杜慧娟,任教於台北藝術大學的史明輝教授也深受林福清的感動,結合產學界,號召黃佩荃與馬匡霈等學生們參與電影中的動畫;崑山大學年紀不到30歲的嚴振欽擔任合成特效總監;而動畫的原始角色設計者阿咧先生,則是林福清在台南觀展時偶遇的插畫家;就連音樂配樂也是出身台東縣當時年僅15歲的少女盧葦所創作。

        電影裡的素人演員,大多是林福清的老家親戚,電影中獨腳罕病兒小咖的阿公,長期致力於文化運動,是為西拉雅正名而奮鬥不歇的靈魂人物,會拉怪琴的萬爺爺,他也有著不倒翁的精神。

        劇中長達25鐘的五部動畫,獲得國際電影獎勵,有些不了解製作背景的觀眾,甚至以為是國外大製作的動畫作品,而實景拍攝所呈現台南左鎮區樸實人文風情及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恰如參與電影製作人們的精神,在寸草不生的白堊貧瘠土地上開出美麗的花朵。


罕病獨腳男童救贖  老作家重獲新生


        這部沒有年齡界限的電影,描述最初一位不得志童書老作家田邊,因偷了兒子童年玩伴安安的點子,寫了第一本書《不倒翁》而成為知名作家,卻因專注在自身價值觀與理想寫作,犧牲最珍貴的親情,也因為偷故事的念頭而與兒子分裂,成為田邊此生最大的遺憾。

       直至遇見罕病獨腳小男孩小咖,田邊老作家找到救贖,被陪伴的小男孩也在成長過程中得到養分,兒童文學館開館前,小咖單腳躍進了《不倒翁》的夢想裡,成為田老的小天使,使得凋零的創作生涯再次開花。電影中樂觀的小咖,是林福清在拍攝罕病骨肉瘤記錄片過程中的對應,他說:「病童展現出對生命的熱愛,比大人更堅強、更樂觀。」

苦撐發願大戲  優化兒童閱聽環境


        有感於現下總是擁抱最大族群而忽略兒童的閱聽市場,林福清導演:「3C科技日新月異、日益壯大;我們的孩子已經被電玩、手機綁架到甚至廢寢忘食……」。

        在產業惡性競爭下,閱聽內容普遍向下沈淪,新聞暴力給予的身心傷害、虛構情節的誤導,孩子們從電視中學習到的社會行為,引發情緒焦慮,甚至因而減少真實人際互動,讓其價值觀及社會認知的影響,而過度依賴資訊產品的便捷,更影響了對事物真相的辨識力。

        優化兒童閱聽環境,不能只是關起門來評論,就如林福清:「不只是電影,而是一種行動力,為勾勒出兒童閱聽環境的議題關懷,我們要深耕這塊心田,讓荒漠成為草原。」

        行動院線一站站地走訪鄉鎮,透過每次映後問答來提醒老師及家長,兒少的閱聽環境已日趨惡化,請大家一同重視與創造適合孩子們的閱聽產物。無法預測有多少人會來看電影,但是現場的笑聲與回饋,總是讓他們有意外的收穫。

319行動院線  與偏鄉孩童愛的約定


        關於《不倒翁的奇幻旅程》,作家小野曾說:「這是一部瘋狂的電影,為兒童做了這麼多動畫與真人演出。」;新聞主播李四端:「它不僅敘述兒童的故事,更敘述了大人心中從小幻想期待的至善、至愛、至美的故事。」

        電影完成的第一時間,除了邀請病童們一起來觀賞,他們帶著影片下鄉,到各地去放映電影,為照顧偏鄉孩童的閱聽的理念,將優化孩子閱聽環境的理念化為實際行動。

        兒童文學學會理事童書作家嚴淑女將林福清比喻作「為孩子創造幸福的唐吉軻德」,她說:「導演從台東山區接來擠得滿滿一車巴士的孩子,,他們有些是第一次看電影,幾百個小孩的笑聲,迴盪在演藝廳。當時林福清說:大家都說我在台東播會賠慘,但是其實我賺最多,孩子的笑聲及感動的眼淚,都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2012年由社團法人台灣安心家庭關懷協會所發起的捐款計畫「不倒翁的奇幻旅程,縮短最遙遠的距離之不可能任務之一個都不能少」,她們說在那個沒有電影院的台東,偏遠山區的小朋友要看電影幾乎是奢求,要派巴士從山上接小朋友到市區看電影,然後再送回家。直至2013年夏天,不倒翁的行動院線走了台灣將近60個站,將近40個鄉鎮,也去了澎湖、綠島等地區。

每個人一顆種子  世界因此綠意盎然


        必須抓住每個可以說故事的時間,才能擁有將電影送到遠方與更多孩子相遇的機會,林福清:「但有時自己卻變成聽故事的人」。就像在中興大學那場播映會認養人豐勝,曾祖父是榨樟油的商人,而自己經營紙箱生意,期許自己以種樹的行動來回饋社會,豐勝透過那場高達4千觀眾的播映,去拓展行動院線認同,同時也為孩子們投下一顆種子。


        而亞斯伯格症的小二孩童小金魚,與媽媽抱著錢桶募款,請大家看電影,用以感謝新學校、新老師的照顧。

        還有婦幼關懷協會、非營利組織、鄉鎮公所、醫界、扶輪社、宗教團體、教師會、個人等來自各界的贊助播映,讓這個以實際行動力作為感召的活動,影響了公部門,2013年文化部以「泥土化」政策為概念,舉辦「電影放送影魅山林」電影藝術下鄉系列活動,讓這部適合老中青三代共同觀賞的電影,被更多人看見。

小孩的老玩具  老人的新生命


        小時候我們常聽到的不倒翁故事及童搖:「說你呆,你不呆,鬍子一把樣子像小孩;說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來。」心理醫生鄧惠文曾在發現心關係的節目:「當心理醫生這麼久,還真的沒想到不倒翁是個很好的比喻……。」

        行動院線進行一年多,不乏溫馨的親子觀眾同行,卻偶爾也會像在府中15新北市動畫故事館的播映場上,遇到導盲犬及需要透過口述影像看電影的視障朋友,有影文化的專屬攝影師王俊凱曾描述:「看電影,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是簡單又輕鬆的事,但是對於偏遠地區的兒童、視障朋友、行動不便的老人們,可能需要外力的支持,才能如願。」

        面對來看電影的行動不便老人,林福清:「最重要的陪伴,我們曾經是小孩,我們也會老。」

老人與小孩的交集  對應而生新力


        2013年5月由台南白河關仔嶺長老教會認養、統茂溫泉會館免費提供場地的行動院線,四所學校的老師們與李敏功牧師不畏辛勞地接送孩子們往返,充分展現了社區凝聚力,李牧師:「這是喜樂的一天,我們會將不倒翁的信念繼續傳遞出去。」這場播映會不同於其它場次,觀影的3百多人當中,有較高比例是老爺爺及老奶奶,老奶奶的QA中透露著對小孫子成長的憂心,呼應了優化兒童閱聽環境的議題。

        導演林福清與製片杜慧娟:「即使我們能力有限,但未來我們會繼續拍兒童電影,也期待有更多人投入兒童電影。」

        不倒翁精神及優化兒童閱聽的理念、劇中的老作家田邊與小咖、參與行動萬線的長輩與孩童、童謠中唱著「鬍子一把樣子像小孩」……這些老人與小孩相對應而產生的新生力,如同兒童文學作家陳天順與夏淑華:「童年是帶不走的,他會在原來的地方,與你相會……」。


        不管幾歲,互為主體地陪伴、傾聽;我們曾經是小孩,我們也會老,我們可能會是彼此的天使。



購買雜誌:http://ppt.cc/fGBVE



2013年8月時兆月刊  ( 家庭與健康國際中文版 )
時兆文化 www.stpa.org

內容簡介

將心比心,以基督的心為念

八月正逢大家紀念和慶祝父親節的日子,可是應該有個最難過的人,就是台灣陸軍士兵洪仲丘的父親,這個在台灣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虐兵新聞中,凸顯了在一個封閉環境和制度下所衍生不為人知的一面,台灣軍隊的管理制度一向以嚴謹完善著稱,然而卻屢屢傳出官兵遭到虐殺迫害的新聞,這顯示出人心才是管理體制內最重要的一環。

人心,是極其容易使人在行事上,遭逢軟弱及跌倒的試探!耶利米書17章9至10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因為人有許多的罪都深深地埋藏在人心最深處,當私欲蠢蠢欲動,就會出來作惡。「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凶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馬太福音15:19)如果想要徹底拔除,必須仰賴公義的上帝來鑒察我們的內心,指引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上帝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篇139:23-24)

即便是在像教會這樣以良善公義為標竿的團體中,也仍然充斥著像法利賽人及文士般的信徒,藉著教會封閉的結構濫用特權,謀奪教會資產及毀壞弟兄姊妹名聲,殊不知在上帝的審判簿中都已一一記下,待基督復臨時必將彰顯公義,將惡人一併除去。「我──耶和華是鑒察人心、試驗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結果報應他。」(馬太福音15:19),所以我們凡事都應以基督的心為念,將心比心去待人接物,這樣社會才會更美好。

時兆月刊發行人 周英弼

06/健康的教會──克服教會發展的迷思(續)
12/時兆會客室──光寶集團總裁陳廣中 給青年求職與生涯發展的建議
16/特別企劃──培養基督徒品格軟實力 三育雙語商務學系提升職場競爭力
18/新聞大耳朵──一覽無遺
22/新聞大耳朵──兩岸互動行向深水處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my bible friend(中英對照)──以利亞和乾旱的日子(下)
30/蛻變的生命──使徒在各地作工
34/健康之源──世代不變的健康金律 第二站:健康之道,誰是誰非?(下)
38/人際界線與自由──活力,帶來活潑的熱情(上)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熟年現象──待滿足的熟年消費需求
48/健康醫療──天然蔬果腸保健康?
54/熟年理財──基督徒的金錢觀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
60/熟年人生──老少聚成新生力 不倒翁為偏鄉孩童圓夢
66/紙上讀書會──健康素食的模範生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